《今日简史》读书笔记

尤瓦尔·赫拉利用《人类简史》给我徐徐讲述了过去,又用《未来简史》展望了遥远的未来,但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离我们太远。简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今日简史》,作者又将视角拉回到当下,并且一改宏大的叙事方式,改为以议题的方式,讨论或者说是启发读者,可以对当下全球性的议题,有所了解,有所思考,要是再能有自己的见解,作者将是再高兴不过了。

当下的世界面临着科技与政治的两大难题,在绝望与希望徘徊之间难觅事情的真相,我们个人又该以什么作为生命的意义活下去?

第一部分    科技与政治

从全球来看,到本书出版时(2018年)自由主义一路战胜了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纳粹)、共产主义(切·格瓦拉),让人们认为在政治上选民总是正确的,在经济上顾客总是正确的。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融合,让我们习以为常的叙事方式出现了改变。自由主义慢慢变得不是最好的故事版本,世界也出现了与自由主义相悖的逆全球化现象,比如英国脱欧、特兰普上台。目前来看,崛起的中国,是否会成为新的叙事主角,在出现逆全球化行为后,中国更像全球化的积极倡导者。新的故事要适合当今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

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将会影响你我的饭碗。人,拥有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之前的机器在替代身体能力上有的不错的表现,可以代替人类从事更危险、更辛苦的体力劳动,而需要认知能力的工作只有人类能够胜任。现在人工智能在认知能力上也超过了人类,在国际象棋及围棋领域纷纷战胜了人类冠军。于此同时,人工智能还拥有特殊的两种能力,即“连接性”和“可更新性”,这样使得一个人和一台机器竞争还有可能,但是一群人与全部机器竞争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仅以驾驶为例,所有汽车都靠人工智能驾驶,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要远小于目前人类司机的驾驶形况。面对如此不利的情况,政府想了三种办法,避免工作消失,创造新工作,提出新模式:全民基本收入,即给最低的工资,这是资本主义的天堂;全民基本服务,即给最低的待遇,这是社会主义的天堂。但以上三种办法事实上很难达到阻止人工智能抢你我饭碗的效果。

你可能觉得工作被抢了,但至少我们还享有自由和平等。关于自由意志的根基已经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所动摇了,生物技术发现了所谓的意志只是生化信号的副产品,而分析生化反应与我们外部行为的相关性正是信息技术在大数据方面大展身手的地方。以前的权威来自神,现在的权威来自你我的自由意志,未来的权威就来自算法。算法的决策好过你自己的决策,你慢慢的就会把决策交给算法,就像目前汽车导航,因为它准确,所以我就更相信它提供给我的路线,而不是走我自己印象中的路线。大家都把决策交给算法,因为它们的连接与更新,可能会出现算法独裁,我们人类变成了实现算法的工具。算法的优化需要数据来喂养,数据是关键的资源。它的归属就变得异常重要,我们产生的数据是归我们个人所有,还是归科技公司所有,将直接影响未来公平与否,如果我们的数据归科技公司所有,科技公司就可以利用我们的数据用算法来控制你我。

面对科技上的困难,我们应该齐心协力战胜算法,或者至少能够与其周旋。我本应建立关系更为紧密的社群,但是因为科技的发展,线下人与人可以充分交流的社群,更多的转为线上,而在线上达成共识的难度变大,人们都变成了简单的观点或者符号,而不是活生生的个人。

原本希望可以达成共识的我们,因为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冲突不断,作者仅以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为例举例说明。全球性的经济,全球性的科技,本是需要全球化的政治,但是不同文明的冲突,使这个愿望难以实现。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面对核挑战、生态挑战、科技挑战,仅靠民族主义是无法应对的。

文明与民族主义阻碍了全球化,大家转而向宗教寻求解决办法。宗教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对21世纪的新问题,如技术问题、政策问题、身份认同问题,对于前两种问题,现在处理方式都是基于技术或经济的共识,宗教并无立足之地。只有在身份认同上,宗教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其也如同婢女一般,侍奉着民族主义。宗教只是手段,它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人类问题的一部分,而没有成为人类问题的解决方案。

宗教不能解决,人群开始寻求文化认同。全球化让文化得以交流并消弭了一定的差异,但是也产生了摩擦。作者以欧洲难民移民为例,并用协议进行类比。协议内容如下:

1东道主允许移民进入

2 移民应接受东道国文化,如移民原有文化与东道国文化不一致,应当放弃原有文化。

3 同化到一定程度,移民转变为东道国平等且正式成员,这时“他们”也就成了“我们”

协议很明确,但是在履行过程中,每一条都存在争议,东道国允许移民进入到底是一种权利,还是一项义务?移民接受东道国文化的程度?如何认定同化程度给与国民身份?以及如果移民出现违约行为,东道国是否有救济途径?

同时关于同化也隐含潜在问题,文化本质上是平等的,还是有些文化更优越?原本世界上的优越来源于种族、肤色,而现在会基于共识,认为根本的不同是文化的不同。让移民接受东道国的文化,潜意识里是认为东道国的文化更有优势,是对两种文化的选择,也是对其中一种文化的歧视。正如薛老师说过“选择就是歧视。”


第二部分    绝望、希望、真相

仅仅是不能认同彼此,简单的歧视还好,但是常陷入恐惧与愚蠢的人类,还会出现恐怖袭击行为和战争。

面对恐怖主义,我们切记反应过度。恐怖主义正是因为它没有绝对的实力,所以才利用人民的心理,让你发生改变,产生影响,最终它获得利益。举个例子,假设恐怖分子是一只苍蝇,想摧毁一家瓷器店,它本身无能为力,最好的办法是找一头公牛,然后飞进它的耳朵,让公牛因愤怒而发狂,在瓷器店里横冲直撞,这样才能达到它的目的。之所以恐怖主义这种让人恐惧的“真人秀”能起到效果,是因为它动摇了现代西方国家的合法性,因为国家曾经明确表示保证境内人民安全,不能容忍出现政治暴力,一旦出现暴力行为,必须做出反应,但是通常的反应都是过度的。

获得财富的原始方式有发现、生产和掠夺,而战争就是大规模的掠夺。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大家发现贸易是比掠夺更有效的获取财富的手段,相应的减少了战争。战争越来越少了,但是并没有完全消失,原因就在于人类的愚蠢,面对复杂的世界,人的理性不足以全面理解,个人的理性可能恰恰是整个人类的愚蠢。比如最近实际发生的俄乌战争。

避免因为愚蠢的自信而发生战争,我们应该保持谦逊。我小时候以为我们叫中国,也在地图的最中央,我们真的是地球的中心啊。但后来发现本初子午线不在中国经过,而是在英国伦敦,心中开始才生我们到底是不是中心的疑惑。可见是因为大家都认为自己才是中心,所以用各种方式标榜自己是中心。不论什么信仰,都应该更认真的思考“谦逊”这个概念。

通常只有面对神明的时候,人们才会谦逊。认为神是世俗的秩序制定者,但是神并不会严格影响道德,不信神的人也有道德。人们都有道德观,而且都是关于“减少痛苦”,这可能是道德的本质,并不需要神来制定。

现代社会大家有各自不同的信仰,但是也会有更多世俗主义的认同。世俗主义有一套连贯一致的价值准则,而不只是反对这个或者那个宗教。世俗主义重视基于客观观察的真相、感同身受的同情、独特不等于优越的平等、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随着信息量的爆发、知识进一步的分门别类,我们个体能掌握的知识从比例上来看越来越少,古代人可能一个人懂得所有关于生存技能的知识,而现代人比如我自己连换个电灯或修个马桶,都需要找他人来帮忙。人们更容易因为羊群效应而成为乌合之众。

无知的人如何确定正义?面对如此的道德问题,我们有时候会缩小问题规模,把战争想象成两个人打架;用时候会用重要人物代表整个事件;有时候还会出现阴谋论;还有时候会创造出一套教条,全然相信,无条件跟随。第四项与前三项的不同,也不过是从“个体无知”的刀山,掉进“群体偏见”的火海。

后真相时代,选择比真相重要,真相和权力只能携手一小段时光,之后的真相要服务于权力。防止我们个人被洗脑,要遵守以下两条建议:一,如果你想得到可靠的信息,必然要付出昂贵的代价;二,如果觉得某些问题似乎对你特别重要,就该真正努力阅读相关的科学文献。否则,我们将没有机会像《黑客帝国》中尼奥那样幸运逃离母体,我们会被一直困在母体之中。


第三部分    生存下去

面对可能被困在母体中的风险,我们自身要意识到只有改变才是唯一不变的事情,也要把这个观念更早的传授给下一代。未来是不断变化的,学习是更应关注批判性思维、沟通、合作与创意,更加关注通用的生活技能,毕竟活着才有希望。

希望活出生命的意义。生命循环,我们要寻找生命的意义,要寻找到可以扮演的角色,要超越自我的视界,不要在意这个叙事是否来自虚构。你可以从观察痛苦开始,探索痛苦的本质。

重新认识自己,理解心智的奥秘,心智不同于大脑,大脑是由神经元、突触和生化物质组成的实体网络组织,而心智则是痛苦、愉快、爱和愤怒等主观体验的流动。

在算法统治我们之前,只要努力,还能了解真正的自己,我们还有选择。



书籍简介


书名:今日简史

副标题:人类命运大议题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以色列)

译者:林俊宏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5086-9209-8

版次:2018年8月第一版

2018年8月第一次印刷

字数:278千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