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学习小伙伴发了一个微博:
自从知道写作的很重要以来,我都非常努力的在“练习”写文章,学习也很认真到位,正所谓立体化360度无死角,各个学习平台,多种渠道下载学习资料,只要是与写作有关的文章,都如痴如醉的去读,学习的过程很爽也很有趣,读完以后,感觉收获很大,启发也不少,认为自己已经拿到成功的钥匙,很牛逼的样子,内心想“写”应该不成问题了,质量高低好坏先不说,于是,我就这样坐在电脑前开始了,但……大家应该也知道答案了,然并卵,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于是我回了一条消息:知道不等于自动就会,没有实践与练习可能一切归零,尤其是对于成年人的学习来说。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刻意练习。
“一万小时定律”流行了不止一段时间了,我最早接触到的时间是2013年,当年我正在准备司法考试,于是我就愚蠢的相信了“一万小时”,反正我是每天都做记录,为了达成一万小时而努力,当时,流行的说法是2000小时基本就能通过,于是我也算了算时间,基本上每天都要学习10小时以上。所以,我也不敢怠慢,就老老实实的认真贯彻执行,不完成坚决不睡觉,而且每天都用小本子记录时间,正是这样的一个时间目标,我大概是学习了2000小时,后来以393分成绩通过了司法考试。现在想来,真的是歪打正着,一万小时定律根本的实质并不是这样,刻意练习才是最为根本的。
那么怎么来做刻意练习。我觉得有三点值得关注。一是大量无趣的重复练习。二是有及时的有效反馈。三是用才是关键。
大量无趣的重复练习
最近陪小孩学习轮滑,教练没有一上来就教小孩如何滑,而是先练习基本功,怎么抬腿,一步一步的教动作,最后才完成整个动作,小孩在这过程中就失去了兴趣,以前是可能自己慢慢滑,与小朋友可以嘻戏,现在,要一遍遍重复练习一些枯燥的动作,看上去也没什么意义,所以就有了不想练的念头。所以说,你要想获得某一项技能,就避免不了大量无趣的重复练习。
得到作者万维刚说: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艺术家要采风,棋手要打谱,律师要学案例,政客要读历史,科学家要看论文。宁可定期坚持发几篇灌水小文章,也比苦读10年期待一鸣惊人强。
就拿体育运动来说,我们平时说的练习,其实就是找人打比赛,这种一种习惯性思维,但是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他们是把一项技能拆开来,针对某一动作做大量枯燥的练习。比如一个球员可能会花费一整天的时间练习40米外的右脚任意球;另一个球员可能整周只是在做小腿力量的训练。单纯的实战其实并不能持续地提高一个人的能力。又比如投篮动作:大臂提、小臂推、手腕压,每个动作都有明确的标准,只有这些过关了,才能在一瞬间完成投篮。又比如说练习写文章,目标一定要明确,你每天要完成多少字的任务,质量上什么要求,文章完成后修改几次等等,这些都是一反复磨练的过程。这里值得注意是在刻意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消除“求快、求速成”的愚蠢的预期!精准地体验、感知、学习该技能环节的状态,尽可能感受训练的所有细节,这是一种“精进”的训练方式,千万不要求大、求全,而是用细微的方式,用慢方法实现快成长。
有及时的有效的反馈
反馈是指任何让你知道自己现在做的有多好,以及距离理想目标有多远的方式。经过练习,自己目前的水平有没有提高,离目标还有多远,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参与进来。
比如一个练习任意球的足球运动员,反馈方式就是看看这一脚下去,能不能直挂死角。没有反馈的练习,就相当于没有球门,对天射门练任意球一样,在这一过程中你也不能用结果来修正自己的动作,也就无从谈什么改进和提高了。现在流行的快速迭代就是如此,通过及时反馈使自己迅速成长。
得到作家万维刚是这样描述反馈的:
刻意练习的关键是随时获得有效的反馈。你需要一个旁观者,他不见得水平比你高,不需要经常跟你谈心,不用激发你的战斗热情,但他必须给你提供三步反馈:演示一遍正确动作,表现一遍错误动作,再演示一遍正确动作。
有效的反馈,应该满足三个条件: 及时,一旦不对马上就有人给你指出来;超脱,对事不对人,反馈者不把你的错误上升到“你这个人行不行”的层面;试错,你犯错误的代价很小。
考试是最好的反馈。熟悉并不等于理解,想要真正理解,唯一的办法是考试和测验。没有经过测验,你的知识只是幻觉。
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要非常重视这样一些反馈方式,如演讲是对沟通表达的检验、写作是对思考和学习的检验、各种业务竞赛是对专业知识的检验……我们要抓住这样的机会,与自己的目标相对比,得到有效的正反馈,然后修正自己的练习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反馈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克服失败、丢脸的心理,因为反馈是一种典型的反思思维的呈现,没有成败,只有是否达到标准的反馈。对待反馈的做法,是记录、复盘、分析、总结,然后再尝试,不断靠近标准的过程。
用才是关键
用其实也是一种刻意练习的体现。道理很简单,但是,真正的实践还是非常的反人性。因为绝大多数刻意练习,都意味着短期效果的下降,你在用自己不熟悉、不舒服的方式做事。
- 比如你本来从用笔写字切换到键盘打字,一开始肯定是绩效降低的,估计刚开始你一分钟只能打5个字。俗话说,用进废退,就是这样。
- 又比如学写总结,你就得按照书中描述的结构来写一篇,先如何收集材料,然后如何架设结构,这一过程肯定没有原来固有思维来的快。
- 又比如你学习了沟通的技巧,就要运用这些新知识去开启新的谈话。
这一些过程中,不要只注重输入,输入是轻轻松松的,看的时候也是舒舒服服,没有压力,有些时候还是感叹万分,常常后悔自己怎么现在才看到,但我们要警惕的是舒适区的陷阱,防止这种精神鸦片,这些不但没有什么作用,可能给你一些错觉,以为懂得就是得到,其实知道和做到那可是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