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典型的爆米花式电影,剧情依旧是它被广为诟病的软肋,并且一部比一部诟病得厉害,导演和编剧拼尽全力想要给观众一个满意的剧情,然而现实剧情就像是一根捆仙锁,你越是挣扎,被束缚得也就越紧,这部电影也是这个样子。
所谓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作为一部投资近3亿美元,有超级导演和超级演员的巨作,无论是华丽转身还是一路扑街,它都有必要承受来自各方褒贬不一的评价,尤其是负面的评价。
威震天:地球上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它是我们毁灭地球并重建家园的关键。我打!
擎天柱: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汽车人是正义的化身,我们要保护她。我挡!
威震天:我必须要得到它,挡我者死。我打!
擎天柱:我们誓死捍卫地球的和平和人类的生存。我挡!
威震天:我才是真正的胜利者。我打!
擎天柱:邪恶永远都不能战胜正义。我反打!
威震天:我还会回来的…
这并不是第五部变形金刚独有的剧情,应该说,每一部变形金刚都在重复使用这样的剧情,一种基本套路如喜洋洋和灰太狼以及熊出没式的剧情,它同时也体现出了威震天屡败屡战的不服输精神。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系列电影的剧情呈阶梯式下滑这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在同一个剧情框架中想要嵌入不一样的东西,甚至要使它与众不同,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所以,我毫不怀疑导演的努力和演员的卖力。从电影剧情看似俗套地想要和历史接壤的时候,当它将古代魔法解释为现代科技的时候,作为观众的我们所能体会到的也是一众主创们不遗余力的向我们呈现出不一样的东西,以及倾尽全力地想要在既定的框架内创造出不一样的内容。
但这就如同八股文之于科举,无数人为之努力和奉献了一生,依旧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但是我们往往看到的就只有作文明星张居正,但这样的人就能说明八股文存在的意义吗?
所以,面对一个既定框架都已经非常清晰的试卷,我们与其抱怨答卷人其才华不足以支撑我们对答案的期望,不如将希望寄托于后来答卷人敢于突破既定框架的尝试。
我不得不同意阿能同学走出电影院时一句看似任性的评价:我觉得这部电影挺好啊,我就是来看特效和打斗的,只要剧情过得去,就没有问题。
面对一个故事框架基本固定的剧情,我们其实本来就已经没有太多期望了。
接下来再说说故事中的重要人物——擎天柱。
人之所以喜欢故事,除了它具有线条叙事以外,很大程度上也源于人们能够体会到故事中各色人物的内心冲突和情感波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故事的共鸣效应。
在这种效应之下,即使是如《花千骨》和《盗墓笔记》这样虚构的魔幻故事,它们的剧情转折也能牵动我们的每根神经,因为说到底,虚幻故事的内核依旧是人类最真实和普遍的情感,我们是接受了这样的情感才会接受这样的故事,而不是因为故事的离奇而产生出一种类似的情感。
但在整部变形金刚系列电影中,主角擎天柱就缺少这种最真实的感情,这让他成为这部系列电影中我最讨厌的一个角色。
一个自带主角光环的机器人,在抵达地球后突然就找到了回家的感觉,被人类多次出卖和追杀却依旧对他们充满希望和关怀,以牺牲自己星球、背叛自己祖先的大无畏精神一次又一次拯救地球于水火之中,这样的情操在孔老夫子看来都是惺惺作态或愚不可及的,但却被美国人捧上神坛成为英雄。
相比于擎天柱,威震天的狡猾和对人类的残忍反而显得更加真实可信。至少在它身上,人们得以看见一个最合理的性格,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回家的愿望,不顾一切地想办法实现。
可能是一个民族越缺少什么,他们就变得越向往什么。一两百年前美国人对非洲黑奴惨无人道的奴役和杀害还未完全消逝,转而就期望这个民族拥有如此反人类的美德——一群无机生命体愿意为了一群充满恶意的有机生命体献出自己的生命,毁灭自己的家园。
我想最为合理的剧情应该是,擎天柱终于发现自己的造物主其实就是地球人,而它存在的意义这就是为了保护地球不被毁灭。
只有这样的解释,才能理解擎天柱近乎圣人的完美性格,而这种性格最终应归为人类对智能机器人的既定程序设定。
所以,当我们怀着这样的疑问来重新审视擎天柱的一生时,他就变得极其虚伪和自私起来,甚至还有些愚蠢。
电影显然没有结束,末尾的彩蛋告诉观众,擎天柱还会回来,威震天也似乎没有死去。
但如果故事框架还是像以前一样设定下去,那么我们确实就不能指望导演们可以拍出什么精彩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