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与陆小曼 2011
有时候看到些评点历史人物、事件的文章觉得很无语,任何时代,都有各自不同的道德基础和行为标准,即使是现今的哲学准则,或远或近的将来也是一定要变化的,所以用眼下的尺度去评判历史,显得十分不靠谱。除了思想跨越时代,追求人性本原的少数哲人外,大多数人只需要对本时代的道德尺度负责即可,也无从知道将来会怎样变化。
北洋到民国这段历史距本朝最接近,资料也最翔尽而真实,但“历史热”中喜欢汉唐、明清者居多,近代似乎因为容易纠结到敏感的东西,网上少见研讨的资料。其实那个时期虽然总体上人才凋零,但少数佼佼者还是挺牛的,也不乏趣事。
《一个都不正经》里提到徐志摩:“徐志摩对林徽因说:‘我跟张幼仪没感情’。说完回家咣咣搞张幼仪。张怀孕徐志摩逼着她堕胎,她说有危险,徐说坐火车还有危险哪,赶紧去!张幼仪被徐志摩休了之后,不恨陆小曼反倒骂林徽因。她说:‘林徽因不是东西,我都把位置让出来了你干嘛不和志摩结婚?’”令人忍俊不禁。徐志摩是一代才子,载入史册的诗人。我们做旧体诗的人,往往对新诗不屑一顾,但对诗法、诗意的领悟与共鸣是相通的。民初那些脱胎于旧体的新诗,用词讲究,句式清丽,格高调远,该算是真正的新诗。卞之琳、徐志摩,都有很多绝妙的好诗,也时会见到其他文人令人爱不释手的佳作。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故事,人们历来褒贬不一。通常是说陆小曼不好。即便到了今日,“婚外恋”也很难让人评价。当然主流的观点从各种目的出发都持否定态度。百年前的礼教道德体制下,更是绝然不会认可这种事情。而那些自命解放之先锋的各路牛人们,硬是逆流而上,专反传统,把一桩婚外恋撮合成了。照我看来,其实他们专执于对传统的反思与叛逆,只知道自己反对的是什么,而不知道应该建立的是什么。
徐志摩热烈地追求林徽音时,一见友妻陆小曼立即转拜裙下。陆小曼早年嫁给王赓,王赓事务繁忙,无暇儿女私情,时常托好友徐志摩陪妻子游玩。两人由渐生情愫到雷陈胶漆,被王赓偶然发现后索性半公开化恋爱了。按照他们的想法,这是冲破礼教追求自由的勇敢行为。当时的进步文友们也是这么看的。郁达夫在文中写道:“志摩与小曼的一段浓情,若在进步的社会里,有理解的社会里,这一种事情,岂不是千古的美谈?忠厚柔艳如小曼,热烈诚挚若志摩,遇合在一道,自然要发放火花,烧成一片了,那里还管得到纲常礼教?更那里还顾得到宗法家风?当这事情正在北京的交际社会里成话柄的时候,自己就佩服志摩的纯真和小曼的勇敢,到了无以复加。”至于胡适、刘海粟等人,更是为了撮合二人反复奔忙,不遗余力。
刘海粟一向以反封建为己任,在画坛以叛逆著称,为了帮忙,在上海办了那场著名的“功德林宴会”。
“功德林”是著名的素菜馆,取佛家结缘处之意,格调力求雅致,当时是文化界人士很喜欢的地方。刘海粟请了徐志摩、王赓、陆小曼母女,还有唐腴庐、唐瑛兄妹,张歆海、杨杏佛、李祖德等朋友。选择“功德林”,也暗含成就功德之意。
酒桌上,刘海粟先以纪念自己拒绝封建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后来终于成就幸福姻缘的名义,向大家敬酒。接着说,现在是社会变革时期,封建余孽正逐渐被驱除,夫妻双方应该平等、相互理解,“三从四德”的时代已经过去。他举杯祝福天下夫妻,与大家干杯。
王赓从开始落座就感觉气氛不对,也明白刘海粟的话中含义,但始终不动声色。到这时候,他又倒满了酒,向众人祝愿:“愿我们都为自己创造幸福,并且为别人的幸福干杯!”随后推说家中有事,离席而去。
宴会之后,王赓思索了两个月,决定成全陆小曼,与之离婚。
在我看来,王赓不怕封建,他怕的是不反封建,他并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虽然他并不舍得陆小曼,但在“反封建”的大旗下,他不得不保持开明、革新的形象,将妻子拱手让出。
其实王赓的性格应该是比较严谨、比较绅士的。似乎也很重信诺。一次唐瑛等人到家里玩,王赓有事先出去,先与陆小曼说好不要跟唐瑛她们出去跳舞。可后来陆小曼架不住众人怂恿,被大家带了出来,恰好门口撞到王赓回来。王赓气得面孔绯红,当众斥责陆小曼说过的话不算数,“还是不是人?”
但王赓可能是过于刻板,虽然有很好的资历,能力却很可疑。看他的两次牢狱之灾:先是离婚那阵儿,他本为蒋百里推荐,在孙传芳手下任事,时常负责从国外购买军火,这回被一个白俄骗子卷款而逃,王赓身为责任人,锒铛入狱;再一次是“一·二八”抗战间,他身携重要的作战地图却落入日军之手,事后遭军事法庭审判。后者颇有争议,先时多说是他叛变投敌,沈醉在《文史资料选辑》里的文章仍这样讲。又说是他带着地图私会陆小曼或别的女友,被日军捕获。到后来辩白为他是执行军事任务,独自通过租界被日军追捕。不管怎么说,堂堂西点军校高才生,艾森豪威尔的同学,军界资深军官,精锐的税警总队旅长,做事做到这步田地,总是十分说不过去。
徐志摩的父亲反对这桩婚事,提出几个苛刻条件,其中有“胡适介绍人,梁启超证婚”一条,胡适没有问题,但王赓的老师梁启超很反对这事,无奈胡适面子大,最后不情愿地在婚礼上证婚。于是有了如下的证婚词:“……你们自己感受不少的痛苦。社会上你们还惹下不少的误解。这些痛苦和误解,当然有多半是别人给你们的,也许有小半由你们自招的吧?……爱情神圣,我很承认,但是须知天下神圣之事,不止一端,爱情以外,还多着哩……”接着对两人的训导更加严厉:“徐志摩,……我要问你,两性情爱以外,还有你应该做的事没有?……你现在,算得安定没有,我们从今日起,都要睁大眼睛,看你重新把坚强意志树立起,堂堂做个人哩!你知道吗?”“陆小曼,……我们对于你,有重大的期待和责备,你知道吗?……你是有一种极大的责任,至少对于我梁启超有一种责任。”
梁启超身为维新派名流,实际上却竭力维护传统。柴草说得好:是一个以封建反封建的人物。
徐志摩倒还不错,没有记他的仇,梁启超死时还写了《伤双栝老人》的悼念文章。梁思成和林徽因特地寄了礼物感谢,并为婚礼上的事道歉。
据说梁思成能抢到林徽因,其中也有梁启超的作用。
对于陆小曼,历来是褒少贬多,事实上她的所做所为确有不少偏狭。她与王赓离婚前发现自己有了身孕,为了离婚,她决定堕胎。不料手术做得不好,非但终生不能生育,甚至夫妻生活都不能。她生性懒散,热衷交际、游乐,讲究排场。她吸烟,吸鸦片。徐志摩死后她与翁瑞午同居。如此不一而足,都很难套用道德标准来评价。其实世事本就没有绝对的标准,立场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