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咱们去了青丘山,那个上古狐仙的发源地,见识了九尾狐的娇媚、灌灌的美味和人鱼赤鱬的婉转歌声,还有那漫山遍野的美玉矿藏。
很多看官仍在流连忘返之际,转眼,小满初玖陪您走来的第一段旅程已近尾声。
今天这座山头—“箕尾山”,便是这南山片区鹊山山脉的最后一座山头,咱们的第一段路也就此止步。
这回咱一边介绍“箕尾山”,一边梳理一下鹊山山脉的情况,算是给我们这次的旅程做个简单的总结。
来吧,各位看官还请跟上小满初玖的脚步,咱们继续。
原文: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汉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莹为席。
白话:
在青丘山往东走上三百五十里便到了鹊山山脉的最后一个山头—“箕尾山”。
箕尾山傲据东海之滨,山势绵长,山尾已是插入了东海海岸,这座山头可不符合猎奇者的胃口,这山里没什么大妖异兽。
山间多是卵石沙砾,很是荒芜,终日受海风揉捏,连草木都鲜得一见。
“汉河“从此山发源,一路向南汇入“淯水”,这汉河里还算有点好东西—白玉,而且是正宗的河磨籽料,做个雕件儿,车个手串儿都是好材料。
以上就是白玉仔料,图片引自百度图库。
完了!
箕尾山的嗑就唠完了,这山头确实稀罕物什少,就河磨籽料还让人有点遐想,也不知道白度润度如何。
来吧,都扎堆儿聚拢,咱开始做总结发言了。
咱们花了七天逛完了《山海经》南山的鹊山山脉。
这鹊山山脉从那西边的招摇山打头到这东海之滨的箕尾山结尾,一共有着十座山头。
小满初玖每回都会来句,再东三百里,又东三百五十里,就这么说了七天。好家伙,鹊山山脉跨度长达二千九百五十里。
当然,古人的计量方式肯定是和咱现在有出入的,而且许多数也是虚数,就想告诉您那地儿很远,走过去费老了劲了。
再说说这鹊山山脉的山神,这山神可不是每座山头的土大王,人家鹊山山脉也是有统一的行政编制的。
鹊山山脉的山神比较低调,至今大名不详,都不知道它叫什么。这可一点不影响它的威望,在鹊山这块地它可是说了就算的主。
这鹊山山神体型巨大,长着鸟的身子,金龙头颅,雄赳赳气昂昂统御十山。
这里介绍一下人们祭祀鹊山山神的礼节,须要将牲畜和璋玉一起埋入地下(璋玉是一种长条玉片,古人高级祭祀常备品),祭神的谷物必须得用稻米。
下图就是这种高级祭祀常备品“璋玉”,图片引自百度图库。
那会儿还没有神龛呐,但供奉神像也得讲究,必须得用白茅草作为山神坐席。
从这山神的相貌特征咱们可以判断,鹊山山脉居民的原始图腾是以飞鸟为原型,而龙头可以理解为对山神的尊崇。
小满初玖猜测当时鹊山山脉的生存环境对于当时居民来说还是很艰难的,人们向往像鸟一样可以飞跃高山险阻,躲避异禽猛兽。
咱们再回来看看祭祀用的是“稻米”,那说明当时人类已经有能力进行农耕了。
一旦进入农耕时代,人们自然的会有聚居的冲动,人与人之间日益频繁的交流逐渐积累成文明的雏形,生活经验慢慢变成了规矩,于是在前几回文字中,我们会看见某山多怪兽不能上的劝告。
我们也可以看到,稚嫩的人类文明在尝试理解、沟通、对抗着偌大的陌生领域,生存的动力在激励着人类先祖走出去,活下来。
还记得上几回书中提到的异兽珍禽吧,人们解释不了又战斗不过,于是给它们一个崇高的位置,告诉自己的内心,人家很拽是有理由的。
那自己呢?脚踏实地的耕作吧。
时间给了人类最深远的机会。
呵呵,总结嘛,引申得有点远,见谅。
好了,看官们,小满初玖这就陪大伙儿把这鹊山山脉逛完了,文间还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希望看官们见谅。
这七日下来,小满初玖也学习到了许多以前不了解的东西,感谢看官们的陪伴。
小满初玖的“札记”并没有到此为止,相反这只是一个开始,大家调整一下,养足精神,小满初玖期待着和您再次踏上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