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余,年轻的同事小付说自己向往田园生活,想过轻松自在的生活。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桃源恋歌,我也一样,但哪里会有这样的地方。境由心生,此心安处是吾乡。如果心里不静,摆脱不了物欲横流的念头,住在荒山野岭也无用。
人这一生,并非总能风轻云淡,而是充满波折。情感的起落,仕途的坎坷,命运的无常,常常让人烦恼,乃至迷失。很多人会感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那是社会的江湖,人心的战场。真正的江湖其实最具治愈的力量,它恬静而包容,让人乐以忘忧。柳宗元最爱写渔翁,他想表达什么?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渔翁当然就是打鱼人。但是,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渔翁可不仅仅是一个打鱼人,而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学意象。什么意象呢?冷眼旁观,同时也是自由自在的隐士。
渔父的本质则是道家,把世界看淡了,主张顺势无为,保天真,任自然。儒家和道家,一个显,一个隐;一个有为,一个无为;一个入世,一个出世,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柳宗元一世坎坷,在永州砭,贫困交加。但诗人也在回头看,看什么?看滚滚湘江,看半生坎坷,看世间的白云苍狗。看了之后呢?又放下了。这就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永州的青山绿水,抚慰了诗人,让他得到内心的宁静。从这个角度看,这诗就有了它特别的意义,是诗人的自我反省,也是诗人的心灵独白。在近十年的贬逐之后,诗人终于不再昼夜惶惶,悲愤交加,而是“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年近半百,反而惶惶不可终日,既不愿承认青春不再,又无法面对眼角的悄悄生出皱纹和日渐走样的身材。没有完成的遗憾越来越多,却已经时过境迁,特别惭愧,自己读书打卡浅尝辄止,整日不思进取,浑浑噩噩过日子,放纵自己,追求享乐,喜欢轻松,逃避现实。反思自责,以后少追剧、少看小说、少买衣服、少购物,不乱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