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次讲座郝校长分享的教育观点和理念,在这几年实际带孩子的过程中,我有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1.“我是一切的根源。”
2.“每一个问题儿童背后,都有一对问题家长。”
那么,“我”是不是一切的根源?
这点,好象答案并不难:我是根源!
然后呢?我们愿不愿意为之改变?!
当然是愿意!只是如何改变,真的是个难题!
我们需要改变的是三十年的生活习惯、说话方式、沟通方式、情绪控制能力。。。。
每一个都是挑战,我在努力,学会在孩子所做的不如我意的时候,先去控制自己的情绪,然后调整自己的说话方式,表达自己想要的和指导她应该去做什么,而不是简单的去抱怨她做的不好!
控制情绪这一步,做为家长,这三年的成长,超越我前十年的成长。。。。
3.“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下,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去完成。”
4.培养学习能力,“识字是阅读的开始,阅读是学习的开始。”
5.培养自理能力,“孩子不会的,家长可以教他,但不可以替他。”
培养孩子自理自动自发的能力,这一观点上是百分之万认同的。
其实我自已的感受是,做为家长,在这一点上不是理念的沟通,而是如何落实!
每个家长一听道理,马上就明白了,对对地,确实应该培养孩子自理的能力。可是,到底该如何从细节上一点一滴做起呢?!它首先挑战的是我们做为家长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习惯,以及与孩子沟通相处方式的改变。。。。。要脱胎换骨的不是孩子,是家长!
所以,到现在,我的感受就是,作为家长,要在孩子的生活中学会合理退出!要不断去察觉她可以独立完成事物的能力,随时做好抽身而退的准备!当她拥有了一项照顾自己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家长要立刻学会放手!家长拥有退出控制孩子生活的能力,孩子自己就拥有了独立成长的空间。
14.教育现状:孩子苦、孩子累、家长愁、家长烦…造成这一切根源都是家长的观念。
用了很长时间才想明白,读书本来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读书,不仅仅是读眼前的书,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拥有读书自我学习的能力,这才是是她受益一生的事情。
一开始,她在无知的状态下,就被我们送进了学校,然后,我在传统习惯的影响下首先关注的是她是否有一个优秀的成绩,我没有关注孩子在学习中是否开心是否有进步。最先关注的是每一次测试,她比同龄人是否优秀?!
如果她拿不到高分,我就觉得不开心?!就要开始责难她在学校没有用功。。。。。
成绩不够优秀,就是说她的学习能力不够,所以,她才需要我更多的帮助与引导,让她去慢慢学会如何去学习,
如果我用责难去批评她的成绩,只会让她更感觉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这更不是我作为家长想要的结果。
我想要的,是让她明白,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学习是一件需要不断努力的过程,成绩不够好,只能说明我们做的不够好,也许是方式不对,也许是努力的不够,我们继续努力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学习。成绩不好,不是你的错,只是提醒我们需要继续努力!
每天晚上都在坚持的诗词背诵,每天晚上都在坚持的口算练习,她多认识了一个字,她会多背一个乘法口诀表,每一个进步,都告诉她:看,我们努力了就有结果吧!
与她沟通,我从来未说过:你真聪明!
我永远都说:你看,你努力了就有结果!
聪明,是天生的!你再聪明,永远都有人比你聪明!
努力,却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别人可以做到的努力,我们都可以做!
从心底承认孩子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她所做的所呈现的都是这世间最普通的一面,不必为了她不是我想像中的模样就失去了自己做父母的初心!她来到世间,不是为了替我争光,她只是让我生命圆满的一个孩子!如果她的所作所为不能令我满意,那么我就时刻提醒自己:做为父母我是否是孩子满意的父母?!
15.盯学习习惯,不要盯学习成绩。
每天陪着孩子引导她去做自己该做的事,陪她一起成长!
享受与孩子互动的每一个过程,不用去想结果!只是功夫做到了,结果自然有,如果结果不是我做为家长想要的,那就是我与孩子共成长的还不够!
18.学习成绩=天赋+学习力
这个问题,每当我与孩子多次去完成一个问题,而她依然出错的时候,我就总在想,努力是自己的事,天赋是上天的事,如果真的天赋不够,那就用努力来补,如果努力也无法达到,只要做了,它总会有一点进步,也许结果不够完美,只要对于自己来说,它是最好的结局就好。
请告诉孩子: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做,坚持的事情用心做。
自己和自己比,这次和上次比,今天和昨天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