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小冯的女儿正上小学六年级,数学成绩有些差,为了女儿小考有个好成绩,小冯不但费时费力给她辅导功课,还常常抱回来一堆堆试卷让她练习。可是即使是这样,女儿的成绩也还是没有多大的起色。
小冯感到苦恼,忧思冥想,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是不是也遇到这样的问题呢?
孩子学习成绩怎么老是上不去呢?
孩子上舞蹈班,考级的时候怎么总不过关呢?
孩子下棋比赛,一次,两次,都输了,因此崩溃而嚎啕大哭呢?
遇到这种情况,表明孩子做事失败了。
怎么应对这种失败呢?萌妈汤唯 老师的新作《成长型养育》这本书告诉我们,孩子 要用成长型的思维来养育。这种成长型养育会让孩子知道,人的大脑和智力都是可塑的,它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得到改变。如果用具体的策略带给孩子新的经历,就会产生新的成功经验。这种经历,会让孩子在面对失败时,更容易从阴影里走出来,从而把目光放到未来的行动计划上。
那么,面对失败,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具体来说,那就是,第一步,找到失败的原因。第二步,调整新的策略,产生新的成功体验。第三步,拆解难题,找到自信,解决根本问题。
第一步,找到失败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屡屡失败呢?
因为经常失败,孩子的心态和想法就会随之发生改变。他们会认为,失败是因为自身的先天能力不足,自己不够聪明,而人的能力或者说智力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于是就不会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只会选择逃避与放弃。
就像小冯的女儿,六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每次考试,做的都是错的,小冯经常气的骂道“你怎么这么笨啊,这种简单的题都不会,以后初中高中的题怎么办啊”诸如此类的话。
久而久之,小冯的女儿被贴了标签:笨。她也认为自己天生笨,不够聪明,智力比不过别的同学,就不是读书的料,从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和不自信,所以每次做数学应用题的时候,都直接跳过去,放弃。
第二步,调整策略,产生新的成功体验
知道失败的了原因,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那就要调整新的策略,找到新的方向了。
孩子失败,不是不努力,也许是努力的方向不对。心理学家认为,要改变一个人的信念,就需要改变他的经历。新的经历,会让人产生新的感受,从而对自己、对他人产生新的阐释,由此改变自己的信念,进而作出新的决定,产生新的成功经验。
这种新的成功体验,会让孩子在面对失败时更容易走出来。
还拿小冯女儿来说,她虽然数学成绩不好,但是她的绘画学的特别棒。她可以申请参加绘画小组,和同学们一起画画,交流交流成功的心得,成为绘画老师的小帮手。在这里,她会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并且交到了新朋友。 她的这一段新的经历,新的成功体验,会让她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让她找回了自信。
第三步,拆解难题,找到自信,解决根本问题
那用什么方案来解决问题呢?
当孩子面对过于复杂的问题时,通常会下意识的逃避。成长型的养育,会告诉孩子把新问题变成旧问题,把大问题变成小问题,遇到难题拆解 开来,有助于他们战胜困难,让孩子更加有信心和勇气继续走下去。
同时,父母需要给孩子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充当孩子的“脚手架”。
有个例子,妈妈带孩子去公园玩,孩子一看到长长远远的路就不想走了,想让妈妈抱抱。妈妈也很累,就对她说“我们来玩游戏吧。看谁先跑到路灯那里”,孩子一听说玩游戏,很高兴,立马同意,于是开始跑起来。就这样,一个路灯接一个路灯比赛下去,孩子终于独自走完了这条路。
这个办法,就是把长长远远的路,分成了好几个路灯的距离,让孩子独自走完了这段路程。妈妈想出的玩游戏过程,就是一个提供“脚手架”的过程。
同理,小冯的女儿可以把遇到的数学应用题,拆分开来。把问题拆解,从简单的问题开始,一步一步开始征服。同时,小冯也可以充当“脚手架“,可以和女儿讨论不同的解题思路,通过一步一步地拆解步骤,让女儿逐渐理解题目的解法,成功的解决了数学难题。
总结
孩子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会有失败、犯错误的经历,运用成长型思维,孩子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和困难和失败,都会想办法去认识和解决,进尔成为更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