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邑外谓之郊(农田),郊外谓之牧(畜牧),牧外谓之野(有野兽出没),野外谓之林(森林)。”
百里奚:“昔吕尚年八十,钓于渭滨,文王载之以归,拜为尚父,卒定周鼎。”
话说朝歌南七十里,牧野之地,有个小子,姓姜名尚。十岁上死了父亲,幸而家里还有几头牛、几只羊,靠着族里,卖些小牛、小羊度日。
平日里他就在父亲的坟前读书。某天,来了位鹤发童颜、慈眉善目的老者,揪着胡须端祥他,然后直直摇头说:“不像,不像,观之倒像是截教之人呀”。
姜尚直愣愣地瞧着他,不知如何是好。老者绕着茅舍转了几转,左指指,右点点,自言自语道:“原来是祖上积德聚造化。”
又拿起书册,问道:“吕尚,你可读得通?”姜尚不由点点头。
“可有不通的?”
姜尚反应过来,下拜后,走进屋里,捧出几册竹简,放在案上,答道:“师傅,这些尚未读通,不甚明了。”
老者仔细翻看,脸色忽变,问道:“这些从何而来?”
尚望去,原来是《河图》、《洛书》、《连山》、《归藏》之类的竹简,于是答道:“父祖一直珍藏之。”
老者哈哈大笑:“我以为老祖诓骗于我,竟是真的。五百年世道变更,此次事成,人世间即以圣人为正道,此亦天道也。”
于是老者便留了下来,教姜尚伏羲八卦,炼气修真。
老者告之姜尚:“吾乃昆仑山上太上老君,掌管人教和阐教,奉鸿钧老祖之命来教导你。”
姜尚跪拜称道:“师尊。”
“你另有师尊,此事后议,你唤我师伯即可。”老君道:“我在此只有五年时光,你须勤奋才是。”姜尚点头应下。
匆匆五年一晃而过。这天,太上老君吩咐姜尚:“今日你初学有成,我有事须归山,以后你还要勤敏不怠为上。”
姜尚一听,忙回答:“师伯,我和你一起回师门,可好?”
“你侍奉老母百年后,才可归山。我辈之人,求仙问道,却也不可忘却人世俗情。”
姜尚脸红,低头不语。
“痴儿,”老君一想,笑着说:“各人自有运道。再者,你若问道有成,父母自有福报。你虽父母缘浅,却有大造化,不可妄自改动,切记,切记。”
想了想,老君又说:“即便你现在归山,也不能改变天道。现今,你要多多修炼才是,伏羲八卦不可擅用。”
“是。”
老君飘然而去。又径十多年,姜尚已年过三十,奉母百年后,正结庐守孝。
族里长者常来劝阻:“子牙,你已年过三十,按律须娶亲生子。即便修道,也要先承祖宗香火,才能入山寻仙呀。”
后见姜尚不为所动,则按令罚之。子牙心想:我并无余财,且此令从未耳闻,如今我已守孝三年,也算了却尘缘,不如去昆仑山寻找师尊、师伯罢了。
于是收拾行囊,背起书筐,一路风餐露宿,爬山涉水,终于来到了昆仑山下。望着巍巍仙山,未及感叹,一道童忽现。
“参见大师兄,我奉师命来接师兄。”弹指一挥,已至麒麟崖玉虚宫。
小童引着姜子牙,来到元始天尊前。元始天尊望着姜子牙,微微点头。
“当时大师兄的化身,说是寻得封神之人,只是此人仙道缘浅,需多多扶持才行。我还疑惑,一介凡人怎可参与封神之事。原来是天断仙路,人道归神位,只有民间代代香火祭之,方可行之。”
“若此事了却,除老君五百年后,再次现身点化世人,此域与仙道再无关联,神仙之道亦只为人道也。罢了,这一方天地终将成也。”
元始天尊与子牙也无多话,只教他些仙术兵书八卦而己。子牙虽有疑惑,为何师尊只教术法,而不论神仙之道?心想:也许来日方长。
可是四年刚过,元始天尊就叫来姜子牙,对他说:
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成汤数尽,周室将兴。你与我代劳,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为将相,也不枉你修行四十年之功。
子牙大惊:“师傅,我来此仅四年而已。再则,即便我仙道难求,也不想下山呀!”
“你不是年已四十了吗?”元始天尊哈哈一笑:“山上一年,人间十年。此刻人间已过四十年了。”
“所以你还须装扮一番,方可下山。”天尊正色道:“你命该享人臣之福,不可逆命而行。”
子牙心中仍不大愿意,元始天尊见此,只好透露道:“所谓封神,乃此方净士,维护仙界所需也。虽比不上仙人之逍遥,但仙界将断,也只能如此。”
“若你扶助周室,得此大功,又有封神之事,千年之后亦可邀游九天之上,寻得他界,仍有机缘也。”
于是姜子牙白发白须,一幅仙风道骨模样,下得山去。
他先是土遁至牧野,祭祀父母后,坐在庐舍里想到:“说我将位居相位,如今我只学了《六韬》,懂得些仙术兵法,这匡扶周室,到底从何谈起呢?”
掐指仔细一算,原来商朝的气数将近,此刻,周国西伯候姬昌正奉命前来朝歌,不久将有一劫。于是姜子牙便向北而去。
路遇昔日结拜大哥宋异人,当时年少家贫时,这位大哥曾热心帮过姜子牙,如今却不过他的盛情,就住到了宋异人家中。
哪知这一住,住出一段孽缘。宋异人热心地要帮姜子牙说媒,许诺一定为他娶个贤惠能干旺夫的黄花大闺女。
姜子牙正为文王之事细细思量,听了也只是想了想:“师尊说我只配享人间富贵,还要保周朝八百年江山,如此还真要有香火祭祀才好。”于是便同意了。
哪知最后娶回了位六十八岁的老闺女,他心中有苦说不出,只得安慰自己:“就当修心罢了。”他观望马氏,“哎,还真是贤惠能干之人,不过遇到我姜尚,你也算倒了八百年的霉运呀!”
马氏见姜子牙每日只坐在东室,捣翻些书册,排些卦卜,便劝道:“夫君呀,虽说我也有不少嫁妆,可坐吃山空,不得长久的。再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你若没个营生,我还不如不嫁呢。”
“哎呀,娘子说得对。”姜子牙一听,大喜,心说:“你遇到我,是倒了霉。我遇到你,倒是幸事。”
于是子牙跑到宋异人家的后园,砍了些竹子劈成篾,编成笊篱,告诉马氏说是到朝歌的市肆里去卖。
这个肆正好在都城王宫的东北,姜子牙在这个市的几个肆里,从早逛到晚,把带出的竹卦分插在各个阵里。结果当然一个笊篱都没卖出去。晚上回到家,被马氏骂了一通,子牙也假装生气,两人吵了起来。
还是宋异人跑来才劝住,异人说:“你若想做生意,不如磨些面粉去卖,那些做工的都要买些的。”
姜子牙便歇了两天,又来磨麦子,磨成了面粉,担着两筐出门了。他一摇一晃,慢悠悠绕过北门,午后才走到西门。
来到城墙外,几匹马车飞过,带翻了篓筐,面粉飞舞,马车不由慢了下来,姜子牙掏出拂尘,几点金光一闪,然后子牙又转到北门,慢悠悠回家去了。
到家后自然又是一番争吵,此后子牙卖酒不成,做牛马猪羊生意,又险些被抓,气得马氏回了娘家。
姜子牙不好意思的对宋异人说:“大哥对我处处提携,只是我实在愧对大哥厚爱。如今我年事已高,想去西岐养老。”
宋异人听了说道:“何必舍近求远,西岐离此地甚远,你还是安心住下便是。”
姜子牙回道:“前日我算了一卦,须去西歧才能善终呀。”
宋异人不好再劝,想了想说:“贤弟既然懂得占卜,那便帮我算一算,为何我后园的房舍总是建不起来。”
姜子牙一看便知,有五鬼生事。他告诉了宋异人,宋异人忙托他作法,转身又去马家,告之子牙要去西岐之事,可惜马氏更生气,再不肯回心转意了。
姜子牙抓了五鬼,就离了朝歌,不过他倒没有立即去西岐,而是到了北边的羑里,文王正被纣王囚禁在那里。
五方力士问道:“师傅,你为何不在朝歌,等西伯侯七年之难过了,再去西岐?”
子牙心说:“若我留在朝歌,难道还没完没了做买卖吗?那不就成了商朝人了,再说我是命定毁商朝之人,又怎可能得到商朝的财运呢?”
不过他只回道:“想我四十未到,却娶了位近七十的老妇,此时马氏愿意合离,我不离开还等什么?”
“若马氏不愿呢,师傅你又怎么办呢?”
“她此生霉运当道,是我之过。”
“原来如此,那我们来羑里作甚?师傅你不是说姬昌一定要等七年后才能回去吗?”
“有要事也。”
于是,周文王学成八卦之术,著《周易》,作 “后天八卦”,人道顺应天道而确立规则,此方世界秩序经七年演算完成。
正好此时周朝散宜备了一些奇珍异宝和美女进献给商王,商王便放了姬昌。姬昌回到西岐,后来就有了“文王梦飞熊”、“姜子牙八十,垂钓渭水之滨磻溪”的故事。
再后来姜子牙又娶了妻,生了十多个儿子,还有一女,名邑姜,嫁给了武王,生了两子,一子为周成王姬诵,一子为唐叔虞。
据说姜子牙在封神时,马氏有一道魂魄也不甘地追到封神坛。那魂魄喊道:“现幽冥地府已建,我本可投胎转世,仍有一世安康,只因在朝歌替你挡灾,而缺了一魂一魄。否则你和朝歌相冲,怎可能无一损伤。我即便无功,也有苦劳。”子牙也觉有愧,而马氏也是倒霉,于是便封她个扫把星,既不算徇私,也可让马氏出些冤气。
姜子牙的15个儿子是,齐丁公吕伋姜灶、壬国伯爵姜川、年国伯爵姜孝、奇国伯爵姜忠、枋国伯爵姜礼、绍国伯爵姜廉、骆国伯爵姜温、铭国伯爵姜恭、青国伯爵姜让、易国伯爵姜仁、尚国伯爵姜平、其国伯爵姜安、佐国伯爵姜泰、纪国侯姜稷和齐乙公吕得姜山。
本故事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