氤氲诗词美,传统中华情

      ——千古佳篇,浸透古人诗情;豪情在怀,穿越古今我们共同放歌

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敏感多情的我,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总会有那样一个关节点,会品味人生,给心灵充电;总会有那么一个契机,我想寻找真实的自己。我钟情于从一草一木,从春花秋月开始启程,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抵达我的心灵深处。

古典诗词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瑰宝,不仅蕴含着传统文化、民族智慧,还饱含着诗人的真挚情感、丰富想象,也体想着诗人独特的创作构思。随着 《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走红,诗词风竟也香溢满园。因为诗词文化极大地满足了当下社会大众对低碳文化艺术由来已久的渴求心理。它们均取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体现着珍贵的中华美学精神,彰显着深邃的中国哲学思想,散发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智慧,可以说这些东西正是疗治当代人流行的思想浮躁病和心灵空虚病的灵丹妙药,所以,一推出就如清风拂面,沁人心脾。

崇敬诗词,着迷于它的悠久与磅礴!从上古时期的口头歌谣,到现实主义的精华《诗经》,乘诗性而下,一曲楚辞《离骚》带我们领略“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浪漫。再看那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带我们领略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焦仲卿与刘兰芝相爱至深,因为焦母与刘家的逼迫而分手,以致酿成生离死别的人间惨剧。走过建安文学,南北朝民歌,看向盛唐时代,李白带我们沐浴浪漫情怀,杜甫带给我们现世愁苦,王维一首“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幕清新田园风景画映入眼帘。宋词元曲一首首演绎时代新衰!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远自孔子时代,近至“五四”之前,中国有着膨飞的“诗教”传统。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一辈子浸染在诗的酒香里,酿出了“温柔敦厚”的民族气质。

  喜欢诗词,钟情于她的美。古人留给我们这么多的诗词,一点一点打开我们的心门,让我们的心经历一次苏醒,我们才会恍然惊觉生命深处对情感的温柔!我喜欢从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篱笆旁走过,又来到了秋日傍晚雨后的山林中,来感受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静美景。既从“故烧高烛照红妆”的美丽中感觉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也从“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坠床”中看到了当时农村破落的凄凉景象……从古诗词中我不但懂得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警言,还知道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的真理,更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中找到了学习的方法。诗意就是我心里的花朵,不管年华怎样老去,心中有春意春色,每个年华都可以诗意地绽放,自觉得诗词美比天下他物!

  迷恋诗词,感动于它的真挚。每每吟诵“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总会陷入无尽的感动与沉思。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都还如初见时的模样该多好呀!若只是初见,一切美好都不会遗失。很多时候,初见,惊艳。蓦然回首,却已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简简单单一句话,道尽了古今多少人的愿望。就像那首歌,"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其实啊,人生在世,求什么呢,若有一个人,愿意与你生死相随,这一生,也就够了。感动于“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哪怕是苏轼那样的豪迈男儿,对着亡妻的坟墓,也只剩感伤。十年是一个恰好的跨度,看似不长,却足以让一个呱呱婴孩变成一个懂事孩儿,足以让一个满怀热血的青年变成一个得过且过的人,足以让一个正值壮年的中年人步入人生的晚期。再看“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全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风雨过后,回首走过来的路,才发现也不过如此。人生一世,俯仰之间,多少爱恨情仇,多少癫狂执念,到头来终究一场空,到最后一堆荒冢而已,所以及时快乐,有花堪折直须折。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当年李清照的“销魂”,写尽了思念的百折千回。在今天,秋风再起的时候,我们会有这样婉转的心事吗?我们能够体会其中的细腻和曲折吗?一个人的心中真正有过这样的感受,再去读诗词,就会有所不同。懂得我们的人,就藏在诗词中,你一旦翻开,一旦全身心进入其中,体味到诗词的美,体味到诗人的心,那种与古人交流的“懂得”,永不误读,点滴在心。我们的生命,也许因此而不再孤单。

  笃爱诗词,醉心于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一花一叶,一丘一壑,原本是安静的风景,在诗人眼中、心里、笔下,活跃起来,流动起来,寄托着人心诗情。 “月华显彩坐来收,月色江声暗解愁。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 离愁别恨,寂寞无奈之时,雨似乎也懂得我们的心情,点点滴滴,自空中洒落,也一声声地撞击着我们的心灵。秋雨梧桐叶落时的凄凄惨惨戚戚,雨作为愁绪的载体,雨意愈是凄凉,愈能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愁苦。韶光易逝、韶华难再。美好事物的逝去总让人痛苦,大量“酒”意象的运用使得这种伤春的情意浓得化不开。“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善饮的女主人酒醉而致浓睡,一夜浓睡之后酒力还未全消,这就不是一般的过量了。这种惜春、伤春情怀的深沉、凝重可感可知。有了风景,有了诗情,有了意象,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景物与人心,一静一动,互相映衬,互相呼应乃至融合,主观情意和客观物境构成一个流动的空间,这种艺术境界就是意境,让人品味,让人沉湎。不得不感叹诗词文化魅力于此,更是生为一个中国人,中国传统文化能承载于那么美美到令人心碎的古诗词自豪与骄傲的资本。

    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我们可以伤春,可以悲秋,在所有的春恨秋愁走过之后,我们的心能够获得安顿,能够被春花秋月涤荡得宁静宽广,这才是诗词在心中留下的真正况味。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古诗词的情感积淀。 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它独有的光芒。作为大学生我们更要诵中华诗词,品中华文化,我们要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为宣扬和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而努力,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熠熠生辉而努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658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82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213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95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8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23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25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0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53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48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23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05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4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9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8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