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绪十九年八月,也就是1893年,浙江巡抚松骏的奏折又把周福清推到了皇帝面前,此时正值周福清因母亲离世,按制回乡丁忧期间……这也是清朝末年最后一桩科场舞弊案。
有人说这人生有时侯就是玄学,或许周福清也做如是想,这是命中注定。可不,这原本没有这场科考,却因慈禧太后60岁大寿,为了让普天同庆,特开设“恩科”考试,就是在每三年一次的考试之外,加试一场。这便是命!
而原本这次浙江乡试的主考官殷如璋,与周福清都是同年考中的进士。原本在清末官场里,同年、同乡、同学,本就是一张“关系网”,很多人都需要维系“同年旧谊”。故而科场作弊这等事,在晚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可周福清偏在此事上翻了船,这也是命。
这周福清在负责浙江乡试的主考官殷如璋的座船行至在苏州时,让借来的佣工陶阿顺送去“嘱托”的书信,以及一万元洋银的“支票”。这也是有一定原因的,一来儿子周伯宜因上一场科举失利闲居在家;二来,绍兴老家有:马、顾、陆、孙、章五家也有考生。于是大家一合计,有子孙参加应试的五家各出两千银元,共一万银元,周家出的是关系就不需出钱了。于是,周福清派临时从同乡陈顺泉家中借来的佣工陶阿顺,前往殷如璋的座船送上书信,借以说情、行贿……
这次行贿以失败告诉,但其曝光的版本颇多,我暂时没有查到其真实性的事件过程。
有说是因为这佣人陶阿顺不通世事,因怕事件完成得不好,会担责,于是在船外大声叫嚷,要求殷如璋给出收条。这一叫嚷,让事情瞬间败露。让信件搁置案头,打算没人时再看的殷如璋为示清白,不得不把密函递给副监考官当场打开,导致的暴露。
也有说是因为主考官殷如璋的座船行至在苏州,与作为刚上任苏州知府的王仁堪正在聚会,王仁堪这人是个清官,眼睛里容不进沙子。那慈禧太后为庆寿辰,挪用海军款大兴土木,他便上书反对,请罢颐和园工程,终被外放出京。他不但正义,且有一双会识人的慧眼,据说徐世昌、梁启超等均出自他的门下。而殷如璋为示清白,不得不把密函递给王仁堪当场打开,导致了暴露。
还有说这殷如璋本就是眼中不能容沙的人,或许他想:这周福清,作为丁忧官员,本应在老家守制,不能轻易外出。我这船才到苏州,他就赶忙了过来行贿,行贿还不拿现银,打一张白条,这事后给不给还两说。为他冒这个险,不值当!于是立刻将信件和银票上交官府。
总之,过程不重要,反正行贿败露了。这下好了,周福清不但把自己送进了局子里喝咖啡,还让自个儿子借酒消愁、郁结于肝,还没等到父亲出来便生病离开了。
这周福清的败落,不是因为他犯了别人没犯的错,而是他在人人都犯错的时代,忘了容人、忘了谨言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