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徐怀中老先生的《牵风记》已过多半,这部第10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细致入微的赞美了爱情,大义凛然的称赞了英雄主义,不堪回首般刺痛了人性。这就是这本书给我最深的记忆。
小说的主人公汪可逾,是来自北平的进步女青年,说她进步,是因为她义无反顾的参加和投入到无产主义革命事业。汪可逾是美丽,富有内涵,又真诚而正义的化身。在这本书小说里,作者对这位战争年代部队基层文艺工作者,使用了大量细节故事的描写来支撑这个角色的一切。一怕苦,二怕累,三不怕别人的流言,画面感十足。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是齐竞旅长,一个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上军事指挥的革命将领。他有远见卓识,有才华横溢,也有对艺术很高的造诣。
徐老,在描写他们这段爱情故事的时候,似乎是放大的,又是放小的。说放大,就是他们的爱情经得起时间、经得起战火的洗礼。说放小,重在描写齐竞旅长对汪可逾的爱慕和怀疑。爱慕,可以说,一是爱慕汪可逾的才女气质和美女的容颜。二是关注汪可逾的成长,从细节上关心,从思想上了解和沟通。在细节上,因为汪可逾是平板脚,行军有困难,就用自己的“摊枣”照顾她,而汪可逾对这匹久经沙场的骏马,也百般爱护。在思想上的了解和沟通,是伟大爱情的前提。旅长齐竞在全旅发表公开战前演讲以后,会主动询问汪可逾,或是想得到汪可逾的反馈。思想上的共鸣,并不是身体之间那么轻而易举可以达到的。说怀疑,就是每个男性身上都有一种对女性必须完全归属于这个男性的洁癖,在询问汪可逾被俘虏的时候,我看到了汪可逾的伟大,也看到了齐竞的真实而发自内心的痛点。爱情是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小说,这本小说,好像又有那么多点的意思。
曹水儿是齐竞旅长的勤务兵,自始至终完成他的使命,但作者也毫不留情的告诉读者这个勤务兵的污点。这让读者,很容易相信,并理解。战争年代,生与死只是转瞬之间,但这转瞬之间,是发生了很多次的大义凛然的英雄主义革命精神。
徐老先生是战争的经历着,见证者。在这本小说里,最大的突出靓点就是大义凛然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一个普通战士曹水儿,可以表现出大义凛然的精神,可以一直护送并保护汪可逾到生命的最后。无畏艰辛,无畏死亡。一个部队基层文艺工作者,也可以大义凛然的甩开膀子加油干。这干就体现在,在做根据地宣传标语时的一丝不苟,在横渡黄河时,脱下衣服,保护所有人的安危而做的大义凛然的义举,再到敌人围攻而来的时候,纵身跳下悬崖。13岁的革命新生力量小夜壶,在敌人面前,在即将被敌人至于生死间的那声震耳欲聋的咆哮,吓坏了闻风丧胆的敌人,这不是大义凛然又会是什么呢!逼真而具体,真实而感人。一部革命题材的小说,离不开大义凛然,离不开舍身取义,离不开对革命英雄主义的赞美和叙述。
一本小说,尤其是这本描写解放军指战员,在全国即将解放前的最后岁月,以一个野战旅的战争生活为牵引,描写了不堪回首并刺痛人性的反思。战争年代,孕育了英雄,而英雄的成长历程并非一往直前。在脆弱的人性面前,人的成长并非如此简单而得。很多时候,作者想表达的是一种成长型思维,我们的军人、军队、我们的民族,正是在这种思维的前提下,不断修正自己,不断找到思想深处的问题,重新出发。这第三点,是我自己发挥的,困难即孕育辉煌。
作家的写作,一定带有很多主观色彩,但这个时代,最需要,描写时代的赞歌,描写人类最美好的成长历程。而这部小说,显而易见是做到了这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