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无意识固守小时候的原生家庭身份角色认同,努力增加自我清醒觉察、勇敢开创独立自主的新生活。
最近每天晚上和老婆大人一起看热播偶像剧《爱的厘米》。之前我根本就不爱看这类剧,觉得完全是浪费时间,不过静下心陪老婆大人看了几集之后,我真心觉得还挺好看的。
如你所知,《爱的厘米》这部剧表面上是讲述美丽能干的机长关雨晴与年轻帅气的心脏科医生徐清风之间的爱情故事,而其深层则是在讲述关家与徐家这两个家庭之间的动力运行系统与相互纠葛演化的故事。
关家老爷子重男轻女思想非常严重,相对于两个女儿,他更加无原则地溺爱小儿子关震雷。怎奈三个孩子成年后,两个女儿相对都比较争气,唯独这个小儿子烂泥扶不上墙,不停地给家里招灾惹祸;同时一旦他的工作生活、婚姻感情等不如意,立即就会火力全开、理直气壮地怪父母、怪姐姐,反正不停地怪别人,唯独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他这样思想非常幼稚不成熟、惯于逃避人生责任的做法,也一再让恋人李贝感到寒心,并为他们之间的感情裂缝埋下了隐患。
这下好,关震雷的感情生活受挫,而二姐关雨晴的爱情则谈得热火朝天、眼看着要和徐清风领证结婚。两相对比、关震雷更是把满肚子邪火都撒在了关雨晴头上,他老觉得关雨晴从小就喜欢跟他作对,喜欢看他笑话,才不停地为难他、整他、让他的生活不痛快、让他的工作婚姻都失败。
从客观上来说,关震雷责怪姐姐、逃避自我人生责任的思维方式确实有问题;但从心理学上来说,我觉得他的直觉也不是没有道理。德国家庭排列疗法心理大师海灵格早就说过,家庭本质上是一个动力系统,这个动力系统中的所有人都会按照分配好的家庭角色进行自我演绎,从而共同协调配合、以保障这部家庭剧尽可能完整顺畅地演绎下去。
在关家这个家庭动力系统中,关家老爷子作为家长威权角色,在整个家庭动力系统中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而三个孩子为了在家庭动力系统中生存发展下去,不得不各施所长、各展绝招来不停争夺父母非常有限的爱与养育资源。
关家大女儿、二女儿的生存招数是尽可能乖乖听父母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负父母期望,成年后努力工作、多多挣钱,尽可能孝敬父母,以便赢得父母主导的这个原生家庭动力系统的认可与接纳。就像关家大女儿关多云,她即便长大结婚后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还在无意识地把生活重心放在娘家父母身上,一直不停地把各种心理资源与物质资源源源不断向娘家倾斜输送(这样做的根本心理动力,可能主要还是来源于对小时候缺乏父母足够关爱的无意识渴求,因为父母把大部分爱都给了弟弟),最终导致丈夫不满、婚姻破裂,她还觉得自己有理得很,在剧中她的丈夫则显得低声下气,还在一个劲地求着关多云复婚。
而二女儿关雨晴赢得父母关爱的策略跟大姐类似,也是一个劲地乖乖听父母的话,不负父母期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长本事、当机长,不让父母操一点心,同时贯彻父母的最高指示——心甘情愿当好“扶弟魔”,多年来乖乖用自己的各种资源时间甚至婚姻感情来填弟弟关震雷造的各种“窟窿”,以便赢得父母认可及在原生家庭动力系统中的一席之地。
关雨晴没有想到的是,她的上述种种做法、她的过度优秀只是在不停反衬出了三弟关震雷的更加无能、没本事。在关震雷看来,二姐一系列做法那不是在帮自己,恰恰是一直在父母面前扮演“大尾巴狼”装好人、一直居心叵测想要看自己笑话。作为关家的小儿子、关雨晴的亲弟弟关震雷,从小就深受父母宠爱。他没有像两个姐姐一样努力成长、好好表现来争取父母关爱及各种稀缺养育资源的危机感。相反父母从小到大无条件、无原则的溺爱,让他感觉过于舒服轻松的同时,也像玻璃温室一样罩在脑袋上、让他一直长不大,学不会独立自主地承担人生责任。
换句话说,就像关多云、关雨晴从小习得的原生家庭生存策略是“好好努力长本事,不让父母操心”一样,关震雷从小习得的家庭生存策略则是“装弱者、扮可怜”。他一直是父母的“宝儿”,只要自己一直保持弱者、宝儿的家庭身份角色认同,那么父母就会像小时候一样继续疼爱自己、自己就会一辈子衣食无忧、幸福美好。
即便在成年后的生存世界里,关震雷依然还在无意识地固守着原生家庭动力系统的这个身份角色,他还在不停地试图通过扮演“弱者、宝儿”来占据他原有的家庭角色身份、来试图继续赢得父母的爱与支持,以便过上幸福生活。他根本就没意识到,一切内外部环境早就变了,他目前最应该做的,就是尽早清醒觉察原生家庭动力系统对自己的束缚,尽早突破对原生家庭中自我身份角色的无意识固守,才能真正实现人生成长与发展,也才能再次赢得妻子李贝的爱吧。
我觉得《爱的厘米》这部剧的整体框架与内在逻辑,与去年热播的《都挺好》还有点像,表面看是所谓的爱情故事,其内核还是探讨的非常严肃的原生家庭动力系统问题。
可能现实生活中不少人的原生家庭都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背景,就像没办法选择天气一样;但是我们有能力不断增加自我正念觉察、清醒觉察到原生家庭动力系统对自己的影响与束缚;只有早日发现问题,才是尽早挣脱内心束缚及成功解决原生根源问题的第一步。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们家有兄妹仨,我作为家里的长子、从小到大可能承担着父母的最大期望,我也一直在通过乖乖听话、好好学习、努力表现来试图赢得父母的爱与各种抚养资源;我的弟弟妹妹也会根据自身条件、采取适合自己的生存策略来赢得父母爱,从而占据原生家庭动力系统的一席之地。
长大后我可能还在无意识地固守原生家庭动力系统曾经分配给自己的家庭身份角色,比如在工作中过度努力、过度勤奋,在与人交往中过度听话、过度屈从权威等,来试图通过这种死板僵硬的生活风格及人际相处方式(就像小时候面对父母一样),去赢得相应的生存资源保障。我没有意识到,除了无意识地过度强迫努力、无意识地不停屈从讨好他人,我还可以带着清醒正念的自我觉察,真正平等尊重地与人交往、真正放松自信地去生活。
更加可怕的是,我发现自己成年后一直有着一种无意识自我毁灭的倾向,就好像觉得只要自己一直把生活过得很惨、一直不幸福,就能成功地证明父母当年对我的养育方式是错的。我宁可把自己的人生给毁了,也要固守原生家庭动力系统的原有身份角色,以证明父母当年养育我的方式是错的,我才是义正言辞、正义受害的一方。
就像《爱的厘米》剧中的小儿子关震雷一样,他宁可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团糟,浑浑噩噩、缺乏担当、不求上进、无法成长,也要一直牢牢“愚忠”固守原生家庭动力系统中“弱者”的身份角色认同,通过不停“坑父母、坑姐姐”这样的弱者角色扮演,来试图像小时候一样继续赢得父母大量的爱与关注,来试图固守小时候集完全宠爱于一身的家人无尽宽容宠溺,这不是有病又是什么呢?
说了这么多,总之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孙悟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原生家庭背景。我们在出生、成长的原生家庭动力系统中早已浸淫多年,即便在成年后可能还会在无意识层面,继续固守小时候原生家庭动力系统中的分配给自己的家庭身份角色(比如一味扮弱者、扮受害者、扮过度勉强努力者、扮一味奉献者、扮一味索取者)等等。
这些僵硬固化的原生家庭角色身份,虽然早已失去了当下存在的意义和必要性,但却往往会在无意识层面继续紧紧束缚我们、捆绑我们、限制我们的思想自由与行动自由。只有当我们增加正念觉察、清醒意识到自我内心的原生家庭角色身份认同与束缚时,我们才能尽可能抛开原生家庭角色身份的不利影响,并吸收它的有益一面,真正独立自主地开创新生活、过好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