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位普通医务人员的自白
谈起这个主题,我查阅了许多关于疫情的资料,盯着电脑屏幕看了许久,却不知道该从何写起。
“疫情之下”的涉及面太广了,它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从官方宣布新冠病毒可人传人,到春节假期延长,建议全国人民居家隔离;从在家办公,到鼓励复工复产;从网上带货,到“地摊经济”。
每一个环节的背后,都积累了许多人的努力。
6月2日,武汉对外发布排查结果,10天内集中排查近千万人,没有发现确诊病例,检测出无症状感染者300名,没有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传染他人的情况。
武汉,终于熬过来了,经历了这场磨难后,愈发闪烁光芒。
在发布结果的同一天,人民日报接连报道了两位人民英雄离世的消息,其中有: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抗击绥芬河口岸输入性疫情医疗队队员于铁夫,武汉市中心医院感染新冠肺炎,被受关注的“黑脸医生”医生胡卫锋。这两位都是热爱医疗事业勇敢的青年医生,但也因为这场疫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有个数据同样令人嘘唏:截止至6月4日晚11点,中国累计新冠确诊人数高达84609人,累计死亡人数4645人。
好消息与坏消息交织并存,这似乎也在告诫我们:每一个好消息的背后,都有人在默默的付出,有些人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所抱怨的当下,就是那些死亡数字背后的人活不到的此刻。每每想到这,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的每一刻。
对比起这些事件,我的故事就显得颇有些平淡了。
大年三十晚,各大媒体报道了武汉新型冠状肺炎的情况:病人不停涌入医院,医护人员连续加班,人手紧缺,压力很大,甚至有些人忙到年夜饭也顾不上吃。作为一名护士,内心看着很是难受,同时也萌生了这样的想法:如果有机会去驰援武汉,我一定要去!
第二天一早,我在爸妈面前提及武汉的疫情,向他们描述武汉医护人员的心酸,话还没有说完,我妈就猜到我的目的。她问:“你是不是想去武汉支援?”
我说:“挺想去的,武汉医护人员太艰辛了,她们需要援助。”她说:“如果不是非去不可,你还是别去了,难得回家过年。”
当天晚上8点多,我收到了来自医院紧急征集报名驰援武汉的通知,一旦报名通过,要在第二天早上6点从医院集合出发。我算了下从老家到广州的距离,大概需要5个多小时的车程。于是,我试探性问了下我爸:“如果我今晚回广州,你能送我去吗?”他反问我:“你就不怕你妈以后天天烧香不睡觉呀?”
我也能理解,作为父母,一定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去冒险。更何况那时候的武汉看起来一片混乱,物资迟迟供应不上,许多医护人员甚至用医疗垃圾袋做成防护服来保护自己。比起担心我孤身跑去省外支援,他们更担心的是,前方的防疫物资是否有保障,这同样也是我的担忧。
后来我才知道,我的那些报名援汉的同事里,有一个家在湖南跟我同龄的妹子,做出了跟我不一样的选择。她得知报名成功以后,连夜让父母送她回广州,一腔热血,想要为武汉出一份力。她比我坚定,比我勇敢多了。
写到这里,其实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当你看到武汉的排查结果时,是否会思考武汉在10天内排查近千万人是如何做到的?检测机构人员倒班、设备不停、24小时满负荷运转,为战疫奋战的医务人员,近40度的高温下身穿装备进行高强度工作,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在抗疫期间,全国一共有 45000 多名医务人员奔赴武汉,到各个医院去支援,并且参与创建方舱医院,这些医务人员从全国各地驰援武汉,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索取,而是奉献。他们不仅是勇士,更是人民的英雄。
我希望,往后的医疗环境能有所改善,大家能更加理解尊重医务人员,不再有暴力伤医、杀医的案件发生,医务人员的人生安全能够得到保障。
公众号:我是四有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