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都想怎样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还没想出个所以然来,就看到诺爷的刻意训练写作营开课的文章,这算不算刚想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呢,果断报了名。
刚刚进入写作营,就迎来了第一次大课。一开课,诺爷就刷新我对写作的认知,写作是对精彩的内容进行精彩的处理之后的精彩的输出。重新定义“写作”,这算不算是进入写作的仪式感呢。
其间诺爷问了个问题,为什么要写作?我想了想,我觉得我应该是想记录生活,提升思考能力吧,若是还能赚到钱,是不是就更好了呢?
听了诺爷的课之后,我再想读书的时候老师是并没有这样教过怎么样写好作文呢,还是教了我给忘记了呢。从要开始写作文起,我的作文就一直写不好,唯一一段时间写得比较好的还是托了新同桌的福。那个时候新同桌的作文写的很好,模仿了一下,真的就感觉写作文不是一件那么头痛的事了一样。
可也真的只是那段时间而已,过后竟然十多年未再拿起笔写过作文(是不是不小心暴露了年龄呢)。
输出的关键在于大量的输入。要想有品质的输出,就要多读些有品质的内容,对文章需要咬文嚼字。要不然怎么说写作是对精彩的内容进行精彩的处理之后的精彩的输出呢。
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份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至落入下乘。
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本着这个精神,他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他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与语文的精炼与吻合,他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刚好在看朱光潜的《咬文嚼字》,借用文中的一些文字来加深理解写作中字,词的重要性,如何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说到咬文嚼字,应该多读下古代文学。古文多讲究押韵,在用字上比较严谨。这样的文字多读会有一定的语感,有一定的语感之后,在写作应该会顺畅些。有句话是怎么说的呢,多读古诗,不会作诗也会吟。不知道是不是这样说来着,但大致应该就是这样的意思吧。
那么,说到这,想必大家都会觉得,我应该要去背古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