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勿盲目用药,请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
脉药对应歌:
人参最擅补元气, (0.5-3.0)
右寸虚弱配黄芪,(1.0-3.0)
枸杞温养补右尺,(3-6-9粒 )
脉细小寒最相宜,
脉空刚急用芍药,(0.3-1.0克 )
脉空有热用熟地,(0.3-0.6-0.9克)
肉桂偏于温左脉,(0.3-1.0克)
右脉寒重用骨脂, (0.5-3.0克)
左寸低轾取柴胡, (0.3-0.5克)
升麻善把右寸举, (0.3-0.5克)
左寸寒弱用桂枝, (0.3-1.5克)
右寸寒弱用白芷, (0.3-0.5克)
右关湿瘀用枳壳, (0.1-0.2-0.5克)
左关湿瘀用牛膝, (0.3-0.5克)
血瘀偏温用丹参,(0.3-1.0克)
甘草调和引左郁, (0.1-0.3克)
实热酌量用石膏, (0.5-1.5-3.0克)
实寒首选吴茱萸, (0.5-2.0克)
山药化湿又滋阴, (0.5-3.0克)
白术利水祛寒湿, (0.5-2.0克)
温化寒痰半夏好, (0.3-1.0克)
清利热痰川贝宜, (0.1-0.3克)
薏米祛湿性最平, (0.5-2.0克)
茯苓利水最得力。 (0.5-1.0克)
生化汤
可以活血补虚,提高抗体力量。生化汤原料为当归(全)8钱、川芎6钱、桃仁(去心)5分、烤老姜5分、炙草(蜜甘草)5分、米酒水1050cc。
备好原料,按照以下流程熬煮:
1、将药材加入米酒水中,慢火加盖煮一小时左右,约剩200cc,将药酒倒出备用。
2、再次加入米酒水350cc,和第一次煮法相同,煮到约剩100cc。
3、将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药酒加在一起拌匀,共300cc。一日内至少分三次以上喝完(可放在保温壶内,当茶喝,一次一口,分数次喝完)。
生化汤虽然有补血、祛恶露的效果。但它毕竟是药,不要吃得“过多”。
18个区位空间:
①左边寸、关、尺:各对应浮、中、沉 共3x3=9个
②右边寸、关、尺:各对应浮、中、沉 共3x3=9个
①+②=18个区位空间
寸、关、尺位置:
摸脉的时候,先高骨定关,而后寸和尺。寸关尺的脉管有的人直,有的人弯。一般情况下,关脉比尺脉大一些,寸脉比尺脉大一点。
浮、中、沉:
① 浮:即(举)~手指轻轻搭于脉上。浮代表皮肉
②中:即(按)手指轻轻压一点力度,压到中层。中代表筋骨。
③沉:即(按)手指按下去,但不要压到底,略提一点。沉代表内脏
浮中沉:中取要比浮取脉位 大,浮取和沉取脉 位差不太多。
摸脉方法:/苏秋红(参考资料)
一、四大虚:气虚、液虚、阴虚、阳虚:
气虚:既指元气损伤、元气虚损,这样情况有两种人群中尢为常见。
第一类人:动过大手术。
第二类人:西药打压,在本能上扶不起,气虚的脉象有以下特点:缓:指的是速度慢,在搭脉的时候,感觉脉眺较慢,弱:指的是力度,在搭脉时、感觉脉跳得十分无力,难以感受到。
液虚:体液虚损,就像一根吸管,第一回合是吸满水,里面液体充盈。第二回合被吸干了,液体不足的感觉,就是液虚之感它有两大特点:
1、空就像吸管内无水的感觉、搭脉的时候、可能刚开始觉得有力、细细品味就感觉很空,完全是虚张声势。
2、细:吸管无水后,继续吸就会变细,所以在搭脉时会感觉手下的脉如弦一般细。
二、阴虚、阳虚:在脑海中想想一个阴阳鱼图
1、阴虚:就是阳气过盛,阴气不足。所以脉象有两大特点。
第一是空乏、就是与液虚相近的手感,同时比较乏力。
2、是热、在温度上基本偏离正常水平,这里不是单指皮肤表层的寒热,而是真正指脉搭上感受到的温度,阳虚恰好与之相反,每一点都几乎相反,除了在第一点特点上,阳虚的特点缓弱也就是同气虚相近的手感。
五大实分別是:郁瘀水湿痰。
郁脉分为四种:部郁、侧郁、层郁、位郁。
部郁:脉体上下不平遂。
侧郁:指的是左右两边脉的力度不同,差距达到2倍,就是左手脉和右手脉感觉差很多、其中一只手得脉、感觉跳动力度较大。
层郁:通过表里判断,也就是说,在浮中沉三个阶段的不同,这里的差别指温度了,即沉寒表热。
刚搭上感觉很热,但细细沉按,就感觉其实很寒。
位郁:即是某一部位的郁,在寸关尺上,脉的力度分布不均匀,这三方面,就是口诀中的表里上下左右郁脉。
气实为郁:所以不良情绪也会带来郁脉,所以郁结这个词不仅仅是形容心中块垒,更是身体真实反应。
接下来瘀脉:
瘀:直观给人的感觉就是阻塞不通的,所以脉象整体的感觉就是有堵塞物,脉不是平滑的,减速带感觉,它主要分为两种:
1、湿瘀:湿瘀摸上去的感觉,第一肯定是潮湿,感觉指尖不一会就潮潮的了,第二是有块垒状的东西,摸起来时会很不滑顺,涩涩的。
2、血瘀:血瘀的感觉稍有不同的是,会感觉像是在底下有细细的砂砾的感觉,比较硌手,也不滑顺,不过血瘀在摸时,有偏温或偏凉,这就是对温度的感受了。
最后还有一点昰沉瘀:这一般是长期形成的,摸得时候会感觉骨头很厚,像石头一样,并且还会比较湿。
接下来是水脉:所谓水脉稀薄如流水,所以水脉的最大特点,就象流水一般的手感。这种感觉可以通过把一个塑料袋装满水,扎紧后去摸,是相近的感觉。
湿脉:湿脉濡软似漂棉,这就是湿脉很形象的比喩了,感觉濡软散漫且浊而不清,象边界不清,多见于肠道问题。
痰脉:这里的痰不是指的咳嗽时往外吐的痰,泛指一切在身体内不通畅的阻隔物。
痰脉:如珠旋的所以手感就象珠子一样,而有滚动并且粘滑。
《S震荡中医之中成药》
中成药表单
1、 补中益气丸:补气祛湿升提两寸,寸轾关缓尺湿
成分:柴胡、升麻、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当归、甘草
2、 十全大补丸:温补气液、气液虛轾 、一派虚寒
(1)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
(2)温补:黄芪、肉桂
(3)四物汤:川芎、熟地、当归、白芍(补液)
3、 归脾丸:补气液,缓細小(以补为主)
成分:党参、黄芪、白术、远志、酸枣仁、茯苓、当归、木香、大枣、炙甘草(以通为主)
4、 健脾丸:祛右关郁瘀虚缓
成分:党参(补气)、炒白术(化水)、陈皮、枳壳、山楂、麦芽(化瘀)
5、 六味地黄丸:阴虚,尺沉阳动(有湿气不可以用)
成分: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阴虚)
6、 桂附地黄丸:补阴阳两虚,尺沉虚寒(阴阳两虚)
成分:肉桂、附子、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吃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为什么上火,运动量少。强生靠锻炼,运动升阳)
7、 知柏地黄丸:抑阳滋阴,刚急阳动
成分:知母、黄柏、熟地、吴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
8、 附子理中丸:祛虛寒水湿,水湿虚寒
成分: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
9、 参苓白术散:补虛祛湿,虚缓水湿,无寒热
10、 藿香正气水:祛寒湿,郁瘀,沉寒郁水湿
11、 银翘解毒丸:治表层实热,浮阳动(脉象一定有力热像)
12、 逍遥丸:平左侧轾郁,左大右、左轾郁(情绪上引起的郁脉)
13、 保和丸:祛右关湿瘀(保和丸=枳壳)
14、 木香顺气丸:祛右关郁瘀
醋=白芍 芝麻=熟地
震荡中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