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财富自由之路》

李笑来    著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都是可以升级的,其实人也一样。

通过锻炼让自己变得更强壮,这是硬件升级;我们每学习一项重要技能,相当于人的“软件”升级。

笃信(即,百分之百地执拗地相信)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人生充满不确定性,做好以防万一的准备。

“我有自己的“改变世界”的方法。既然这世界是由人组成的,如果我有办法改变一个又一个的人,那么我就是在一点又一点地改变世界。多年来,我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很多人,而这世界却貌似没有什么变化,其实,这只不过是因为世界太大但我太渺小而已,并不意味着我没有用处,不是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用客观的态度看待事物,莫要人云亦云,偏见是愚者的思考方式。偏见很大程度上把刻板印象变为一种态度。

“懂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因为光懂,没用。(没有运用内化,没有在运用中调整自己及自己对那些道理的理解和感悟)就像阅读,不吸收内化,这样我们顶多是“识字”,根本谈不上“有文化”。

“挣扎”得不够和从未“挣扎”过的人是一样的。就像50步和百步。

任何道理和我们平时里使用的任何“工具”一样,要在大量使用之后才能进去“熟练”阶段,而后才能“运用自如”。

“说来说去,怪谁呢?怪自己。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你并没有变成更好的你,或者说,你并没有变成到那时应该最好的你,怪谁呢?怪自己。怪不得别人。(反求诸己)

成功只是一个里程碑,难道成功之后就不再成长了吗?后面可还有很长的路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有点像“做生意”。有成本,有利润。

有些人的曲线上扬了一段时间还没超越成本线就回落了,这是“亏本”了,成长失败;有些人的曲线刚到达里程碑,便止步不前了,这是“保本”了,但是没意思啊,做生意哪里有只求保本的道理;有些人的曲线即便是突破成本线之后,也要继续上扬,这是“盈利”了,成长成功。

成长这个东西,只有突破了成本线才开始真正有意义,在那之前都是在挣扎。

我们所遇到的一切逆境所感受到的一切委屈,以及正在经历的一切不开心,其实都是我尚处在成本线之下所致。

要对自己的美好未来盲目相信!

根本不相信自己将来赚不到钱!

终身学习者→终身成长者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没有清晰的定义,没有明确的目标会很难做对事情,打个生活里的小事,比如有个人叫你去拿一件东西,但是你都没有搞清楚要拿的是什么,在什么地方,你怎么拿的到呢?所以为了达到目的,你必须先弄清自己的目的,否则一切都是白搭,瞎忙。

所谓“个人财富自由”,是指某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

财富自由根本不是终点站,那只是一座里程碑,在那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人说把每一天当做人生的最后一天,作者却说“把每天都当作自己人生的第一天,无论好坏,过去的就是过去了”。

人生在不同的状态下要有不一样的心态,观念。自己要把握好,度量。

“快速入门”法:当需要获得某项技能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在最短的时间里弄清楚都有哪些“最少必要知识”,然后迅速掌握它们。

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关于思考的思考。

作者提出来另一个概念“元教育”:用来实践、检验自己的教育是否有效。

“英语”是“大面积社会化学习失败”案例,尽管我们天天“学”,但就是坚持不用!若认真问:“你们为啥光学不用呢?”他们准会回答“没有环境!”

哈!这太荒唐了,就好像没有厕所就不小便一样。

学习一切技能的必要过程在于——尽快开始这个过程!再,尽快度过那个过程(用专注)

图片发自简书App

练习听力小窍门:

一个人的发言和他的听力往往并不直接联系。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发音不好,听力就不可能练好(好比你可能说普通话不标准,但是却听得懂新闻联播一样)

判断一个人的执行力强大与否。就看他在做得不够好的时候是否能持续去做。

做得不好就不做了吗???

不持续做,不反复做,哪儿有机会改进、修正、总结、进步呢?

“我从来都相信自己一定会有进步,只不过需要时间而已”。时间可是我的(学习作者强大的自信!)

要关注事实,而不是别人的看法。既然你知道自己的看法常常是不准确的,是需要不断修正的,那你为什么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呢?他们的看法和你的看法一样,往往并不准确——多么简单明了的事实啊!

有一个魔法现象:当你专注的时候。时间会飞速流逝。

企业靠商业模式(一只无形的手)赚钱,个人靠能力和运气赚钱。(这是个人商业模式,也是一只无形的手,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大多数人并无意识,只是把它认为是“命运”)

所谓“个人商业模式”,就是一个人出售自己时间的方式。

个人商业模式基本分类为三种:

①一份时间出售一次(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打零工<零售>,而且是“可售存量有限”一天24小时,还不是全部可供销售,卖不出去的部分也不会形成“库存”,而是直接消失,不复存在;或者有固定工作的人<可以认为是<批发>,把一年之中115个法定节假日以外日子里的每天8小时一口气打包卖出去了)

②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比如说杠杠类的人,创作制造的人<拥有睡后收入;睡着以后也会产生的收入>)ps:训练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③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卖出去(创业和投资的个人商业模式<本质上是购买别人的时间,你利用这些资源,为你创造产品,服务啥的,你再把它卖出去>)

投资人首先看重创业者的素质,然后才是创业者所选择的方向

优化商业模式的方法:

一、优化第一种商业模式:

1.想办法提高单位时间售价

(最普遍的是方法是“接受更高的教育”:eg:研究生的价格比本科生高;社会需求越强的职业比如医生和律师,学这些专业学费更贵,获得认证的难度就越高)

错误提高“单位时间售价”的方式

①磨洋工②喊高价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你要关注你的价值而不是成交价

2.想办法提高时间销售数量

二、优化第二种商业模式

并联;进程

图片发自简书App

①把时间出售给老板,换取了薪水

②把时间出售给自己,换取了成长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养成凡事“多想一步”的习惯

人是这样的,没有压力,没有竞争,便会懈怠,倾向安逸,停滞不前。

“少说话,多做事,一个人默默前行”。

用“产品思维”去考虑问题。

①你的产品必须满足消费者<以为的>真正刚需(其他能力和品质都是在此之后起作用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要理解别人,要理解这个主要由别人构成的世界——不仅要理解它,还要和它融洽地相处、做朋友,共同成长。

一切没有创意的工作,都可能很快被机器代替。

三、优化第三种商业模式

我们花钱购买服务时,就从本质上避免了将自己的时间花钱到那些只将“一份时间出售一次”的人所做的事情上。(作者使用“助理来也”微信服务号,花钱让别人帮自己做买咖啡等小事)

大多数人天天做不合理的事情却不自知(比如捡芝麻丢西瓜)

把时间投资到自己的成长上最划算。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同样人模人样,差距大是因为别人每习得一项技能,便比你多“进化”一点。

目标:“终有一天不用再出售自己的时间了”。

差距:“想办法合理地逐步减少自己出售时间的数量”。

方法:“在能用钱换时间的时候尽量用钱换时间”。

行动:将省下来的时间全部“投资”到自己的“持续进化”上去。

“别人都是这么做的啊!”(人云亦云的话,这说明你在被他人的操作系统左右,我们要在自己的操作系统里安装杀毒软件!)

我们的操作系统构成:

1.概念和关联

2.价值观与方法论

3.实验与践行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价值观:什么更重要?

(价值观决定选择,选择促成行动,行动构成命运)

图片发自简书App

若实验与践行结果不尽人意,我们就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方法论与价值观,更进一步,审视概念与关联,甚至重新定义。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电商三要素”:信息流、钱流、物流。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是“收割用户注意力”。

人生三大坑:

①莫名其妙地凑热闹(围观的一般不是什么好事,不要把好奇心浪费在莫名其妙的凑热闹上了,网络“吃瓜群众”也是其中一种凑热闹)

②心急火燎地随大流(突然想起自己去考科目二,前面一大队人在排队,自己急急忙忙的以为来的太晚了,然后在队伍后面排起队来,后来发现这却是考科一的队伍)

趋势、机会,属于有意无意已经准备好了的人,而不是火急火燎随大流的

③为别人操碎了心。

注意力是你唯一可以随意调用且能有所产出的资源。(“注意力”是在任何地方“挖掘”价值的最基本工具)

你可能3种财富①注意力>②时间>③金钱

价值观——知道什么比什么更重要,最终知道什么最重要。

谨记: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是无法集中注意力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用大量的时间与她进行有效的沟通,最终使我不被无谓地干扰,让我的注意力有更多持续的机会和更多产出的能量”(花时间换取注意力的持续)

许多家庭不幸福的根本原因就是相互之间的时间投资太少。

方法一:通过“打坐”练习(以舒适的姿态,专注自己的呼吸),可以提高注意力

注意点①注意保暖②不要让风持续吹到耳朵周围(由于三叉神经汇聚于耳部,不小心的话可能会引起面瘫)

尝试瑜伽练习中的感受身体的各个部位

尝试在任何地方“打坐”(坐享)

方法二:刻意缓慢呼吸两分钟

(每分钟呼吸5~6次,也就是用10秒左右完成一次呼吸)

元认知:认知的认知。也就是,你能认知到你的认知。当你在思考的时候,你能意识到自己在思考,进一步能意识到自己在思考什么,再进一步能判断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是否正确,更进一步能纠正自己错误的思考方式或许结果,这就是元认知能力。

你的大脑属于你的一个器官。

固守在我们基因里的很多东西就是更倾向于让我们变成一个好吃懒做的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于是很容易被困在永恒的当下,这个噩梦

几乎所有的进步都是在放弃部分安全感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获得的。

真正厉害的人不会孤立行动,他们选择与他人合作(或者称之为“有效社交”)

什么是“大恶”?所谓“大恶”,常常竟然只是乌合之众出于自我安全的考虑。动物都是这样——有的时候,狗咬人不是因为它们凶狠,而是因为它们恐惧。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作者说千万不要和没有安全感的人结婚,甚至不要和他们谈恋爱。

“活在未来”的你,有什么事情是必须做的,有什么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

“自己首先得是个贵人,才能遇到贵人,甚至更多贵人”就像“你个人优秀,才能有效社交”

“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用正确的方式去做正确的事情,这不仅是解决能力的问题还有如何抉择的能力问题)

选择发生在行动之前

选择并不困难,甚至可能并不存在。所谓“选择”,只是价值观确定之后的自然结果。

选择取决于价值观,进而决定命运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人们常常把自己的感受当成全世界的感受,把自己的观察当成全世界的观察,把自己的看法当成全世界的看法,一切都从自己出发,全然不知别人和别人所处的世界有可能与自己和自己所处的世界不同——方方面面都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以偏概全是我们一生中常犯的错)


求助的时候不宜仅用金钱作为回报,帮助他人的时候不宜收取金钱回报。

求助是一种交易,不仅如此,它还是一种隐蔽却意义巨大的交易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大多数的痛苦都是幻觉——只是一时的感觉。

一件事情的看法,你正确,别人也正确(正确的价值便为0)

你正确,别人都错误(正确的价值巨大)

你错误,别人都正确(可怕的局面)

图片发自简书App

表现型人格决定了“随大流”的根深蒂固——只有“跟大家在一起”“与大多数人相同”才觉得安全。

“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终自己作决定”。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人生本无意义,意义是活出来的吧?”

客观上不存在,主观上却能感受的东西比如“上火”

每个刚刚降临这个世界的生命都是一样的,都有一个“不知善恶”的灵魂,而“善”与“恶”最终都是习得的。

每一次对善与恶的选择,既塑造了自己,又塑造了那个自己存在于其中的世界。于是那个有生命的世界开始有了自己的灵魂,它的善与恶,其实是那个人自我选择的镜像而已。

尼采说过“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你们根本就不在同一个世界里啊。他们那样的人不善待自己的世界,你可不一样,你要学会善待自己的世界,不是吗?”

所谓“投资”,无非是用现在的资源换取未来的资源。(活在未来的人一定比活在当下的人拥有更多财富)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一定要学好英语!!!加油赚钱 不然书都买不起看不懂!(想起了之前阅读茨威格的断头皇后的事)

“见不得别人好”这里的“好”是指整个状态,包括“变得更好”

“见不得别人的好”则是指“见不得别人的好处或好的地方”。虽然对方有不好的地方,但他同时也有好的地方。因为存在不好的地方,所以好的地方完全被否定、被掩盖,就是我们说的“见不得别人的好”。

别人的优点和好处,只不过是被我们的“有色眼镜”掩盖了而已,无论我们是否看到,它们就存在于那里,发挥着作用。

我们的“双重标准”

①看别人时注意“错”与“不好”

②看自己时注意“对”与“更好”

我们真正该进入的是终极阶段——“谁都挺好的”

无论如何,要把一切可能的注意力都放到自己的成长上去。

当遇到麻烦和不顺利的事情时,能解决就解决(这是能力),解决不了就承受(这是坚韧),而抱怨,只是无能和无奈的表现。

抱怨会让一个人变得令人讨厌和厌倦,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放弃挣扎,因为你会渐渐让自己相信自己就是那样“差劲,悲惨”的人(珍爱生命,远离抱怨和抱怨之人)

一旦看到那些可怕的人所处的可怕世界,你就会害怕,就会想逃出去。(恐惧不总是坏事)

学不好英语是因为对自己来说英语还不是刚需!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成功是某一时刻的状态,成长才是真正的刚需。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耐心是一切成长的刚需,心理学家建议家长们:教小孩子养植物比教小孩子养动物好,植物的生长速度不快,很少给出“直接反应”。养植物更需要耐心。

(无论有没有耐心,人生的道路都可以走完)

短视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想“马上生效”,甚至“马上生效”对他们来讲是“绝对的刚需”如果不能,他们会立刻放弃。

所谓“现状”,无非是“过往的积累”。

“目光短浅”的根源总是一样的:急切地想要改变现状。

很多人会抱怨自己的父母,哀叹自己的命运,恨自己没有“含着金钥匙出生”。其实换个角度去想就能明白:如果一个人最终是个有足够积累的人,那么起码他的下一代不用再抱怨自己的父母,也不用再哀叹自己的命运了。就算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管它是金是银,是铜是铁——起码也含着钥匙呢!

我们能做到的:把当下作为新的起点,开始积累,着眼未来,活在未来。

对现状不满是没有意义的,所有的解脱最终都只能依靠积累实现。

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一切能力都是可习得的。

赚不到钱是因为这个社会不公平(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从其他地方找问题)

乌比冈湖效应又称沃博艮湖效应。意思是高估自己的实际水平。社会心理学借用这一词,指人的一种总觉得什么都高出平均水平的心理倾向,即给自己的许多方面打分高过实际水平。用另一种通俗的说法,就是自我拉抬偏差。

我们并不能感知整个世界;我们只能通过感知自己的周遭来判断是否处于平均水准之上。(所以要努力让自己身处在一个更好的环境,这样即便有偏差,也比以前好一点点吧)

未来的目标

①早晚有一天,我要做到不再为了生活而出卖自己的时间

②早晚有一天,我要做到不落后,成为前20%,甚至前1%

“比较”是个大坑

有些陷阱我们是无法躲开的——掉进去之后还能爬出来,才是真的猛士。

多维度打造竞争力

在单个维度上,比的是长度

在两个维度上,比的是面积

在三个维度上,比的是体积

(每次跨界,是给自己扩展一个新的维度)

至于那些冷嘲热讽,就像刮风、下雨一样,只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必挂怀。

作者说,你跨界的前提是“至少有一个维度上足够突出”,因为“凡事都有成本”,就像你要先安身才好立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决定价格最重要的因素是需求,我们很容易忘记最重要的是什么

做人,就要做真正有用的人;做事,就要做真正有用的事;做产品,就要做真正有用的产品,很朴素的道理,但我们会忘记。

你如何才能变得更值钱呢?

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只有被真正需要,被世界需要,与世界产生强联系,才会增强生活幸福感)

图片发自简书App

“做一个被认为有趣的人”和“自己活得有趣”真的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件事。

挑最被需要的事情做

有些观念真的很重要,但它们要么太简单以致被轻视,要么太过违背直觉以致让人无法相信。最可怕的是,“虽然有道理,但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图片发自简书App

镜像神经元(属于我们每个人大脑神经元中的一部分,比如看别人打针我们也会觉得疼——镜像神经元模拟你看到的行为,然后产生相似的“感受”,很多人情商低,可能是镜像神经元数量或比例太少)

其实有“夫妻相”的夫妇,并不是一开始就长得很像,而是他们长年累月地在一起,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不断被激发,以至他们的表情变得很像,表情相似的人,脸部肌肉纹理相同,从而表现为“夫妻相”。

学习的本质是模仿,是社交行为。(那些自学成功的人,看起来是“一个人默默地折腾”,但深层次的动力可能是“亲眼见过一些人成功做到了”“我知道的一个确实有缺点的人,不太行的人都做到了,连他都行,那我肯定也可以”)

想要做到,先从物理上接近目标(比如想在北京有番事业,你要先想办法去北京)

耳濡目染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耳濡目染才可能真正激活镜像神经元。

一旦你开始学习,你一定会饱受打击。那些不愿意学习的人,不仅害怕自己学不会,更害怕别人竟然学得会。所以,他们会提前“出手”,打击一切可能让自己受到打击的人或事。他们会嘲笑你(自身越差的人越乐于鄙视别人),他们会给你泼冷水(恨不得泼开水),他们会鄙视你(不是靠资格,而是靠自以为是),他们会疏远你(以为这样做可以让你害怕)…更可恨的是,他们人数众多,在比例上占据一定的优势。

勤洗脑:吾日三省吾身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表现型人格的物种最在意自己当下的表现;选取型人格的物种最在意自己未来的表现(并不是完全不在意当下,而是不那么在意自己当下的表现)

但凡重要的道理,只能靠“过分”的重复才能在大脑里形成新的沟回,否则,那道理就只能成为无济于事的耳旁风

判断学习能力强弱的三个阶段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好羞愧 我是不会拿筷子的那个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你必须自己琢磨出自己的路径和跨越方式,而这恰恰是判断你能否进入第三个阶段的依据。

绝对不要和笨蛋斗气!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和时间!

最基本的“选书方法论”不过是“选择由著名出版社出版的,再版和重印次数比较多”的书。

把注意力从问题本身移开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开始之前,都要想尽办法为这件事赋予极其重大的意义,甚至多重重大的意义(某件事情需要努力和坚持才能完成,那说明从一开始就注定做不成了——需要努力、需要坚持,说明骨子里不愿意做啊)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时间在惩罚愚蠢者的时候,只会毫不留情

①我们都低估了学习任何一项技能所需要的重复练习次数。重复,是从笨拙达到熟练的唯一通路。

身体的记忆是很神奇的(神经元关联通过重复建成并固化了,从而产生了大脑将我们所使用的工具“内化”的神奇效果)

②我们会低估任务的复杂程度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真正困难的不是如何掌握某个单项技能,而是如何在掌握多项技能的同时把它们配合起来使用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成功=技能➕运气

所有聪明人对一切问题标准答案只有一个:“看情况”(即,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所有笨蛋都希望找到唯一的真理——不仅适用于昨天,还适用于今天明天,这个领域甚至所有领域(这是基于懒惰的愚蠢)

资金(钱)要成为资本,至少考虑如下三个要素:

①资金的金额

②资金的使用时限

③资金背后的智慧

图片发自简书App

总是有足够多的“大机会”就那么“活生生地近在眼前”。所谓“错过”,只不过是因为大多数人对此“视而不见”。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永远不要抱怨“没机会”。抱怨是另外一群人做的事情,反正不是我们!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要随意发问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投资不一定要等到有钱

图片发自简书App

观察者看行动者会觉得他时刻在冒险,最后是因为冒险才获得了成功,可实际上,行动者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避险,而不是如何冒险上。

所谓“经验”,更可能是“避险经验”而不是“冒险经验”。

“人多”和“理正”从来都没有关系

你的投资依据必须靠且仅靠你自己的深入思考而得到

“冒险”常常是他人对冒险者的理解,而不是所谓“冒险”成功的人的行动。

图片发自简书App

基因记忆

人类与大自然共处的时间远远大于人类在财富与资本领域以及风险的认知时间,所以根本不可能对“资本”有基因记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做事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要深入思考到你的结论已经和绝大多数人不一样——要做到“特立独行且正确”才行。在这样的时候,你做出来的事情会把别人吓到。他们觉得你在冒险,你却知道实际上是怎么回事。

图片发自简书App

重点!!!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追求“安全”是正确的,但“安全”和“安全感”是两个概念。追求“安全感”是错误的,因为感觉通常是原始的、未经斟酌的和未经教育的。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核心本质就在于“纠正原本并不正确的感觉”,也在于“科学地使用知识,打造升级之后更为靠谱的‘感觉’,然后不断校正”。

未来最重要的属性之一就是“部分不可知”(不确定性),所以追求完全的安全感,是不存在的,错误的。

尽量去做胜算超过50%的事情

我们要躲避的最大风险是:

从此再无机会

套用赌徒的话“要想尽办法留在赌桌上”

筹码越少的人,越容易“拼命”(他们根本没有经过冷静思考和合理判断做出的是“鬼使神差”的被动行为)

在结果出现的那一瞬间之前还以为是“勇气”的东西,在结果出现的那一瞬间突然显得“那么明显且无以复加地愚蠢”

图片发自简书App

墨菲定律: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

图片发自简书App

镜像世界:看起来一模一样的东西,却可能截然相反。

赌徒谬论亦称为蒙地卡罗谬论,是一种错误的信念,绝大多数赌徒倾向于相信之前的下注结果对当前下注有影响(至少是有一定影响)

我们缺乏一个重要概念——独立事件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入门投资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完全用不着杠杆

生活本身是有成本的,单位时间里的收入要超过同样时间里的成本才可能有积蓄,而这积蓄还要优先应对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于是,在很久之后才有机会拥有可以“判无期徒刑(不受时限)”的资金,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自己好不容易获得的资本。

在“永远不要押上全部”(或者反过来说“为了用不着押上全部”)的基础上,要做的最重要的功课是:

我应该如何尽量提高自己的胜算?

最简洁的答案是:提高自己的思考质量。

我们都做过“我怎么才知道呢”“我早知道就好了”的事,但是有些人只是嘴上说说,事后销声匿迹

知道越早,受益越大,这是“知识的时间价值”(就像“利息是钱的时间价值”一样)

千万不要以为什么东西涨了,人们就一定能在那上面赚到钱——在牛市里赔钱的人其实更多!

我们追求的是“长期增长”,而不是“早”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永远不要用一个概念去衡量所有的事情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有些时候,可能恰恰因为出现得太早了,才没能熬到明天。

图片发自简书App

问题的质量决定了答案的质量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无论是谁,预测的准确率无穷趋近于50%(意思是“实际上根本猜不准”),预测结果正确与否,实际上完全靠运气决定。

预测的准确率要>50%才有意义。

“离群值”:统计学里的概念,是指那些与普遍数据模型偏差极大的样本。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用进废退”是哪里都适用的道理(有些普适道理是“最底层概念”就像“元认知”,有些道理只是“延伸概念”,并不普遍适用)

“随机漫步假说”(行人的随意性与不可预测性)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预测某些股票价格变动,在短期根本不可能,在长期却很容易——越是长期,预测结果越容易做到准确

从一开始就要习惯于避开“短期思考”

周期是理财投资活动中最为关键的考量因素,不深入了解周期,便无法对趋势进行有效的判断,那么一定会出现墨菲定律

这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投资:成长是用自己的注意力向自己投资;婚姻是双方共同投入自己的各种资源去创造一个更好的家族;一切都是投资(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也认为这世界上的一切活动都是销售)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追涨杀跌”的人必然吃亏,因为他们只是看到在一小段时间里的表象而已,看到的并不是实际趋势,一个以上的周期之后所显现的才是真正的趋势

在交易市场,有一种人被称为“韭菜”(一茬一茬且容易被收割的),有以下想法的都是韭菜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关注周期,以及多个周期背后显现出来的真正趋势会给你一个全新且更为可靠的世界和视界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每当巨大的技术变革出现时,都有一批投资者“死”在路上。(他们没有看到真正的周期,或者来不及看到周期)

在牛市里赔钱的人其实很多,在熊市里赚钱的人其实也更多。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学习周期也是!!!

投资成功的核心方法论:低买高卖

每天进步一点点(伴随着复利效应)比突然进步很大和没有进步相比都不容易做到

最简单的事,往往最难做到

看看身边,有多少人的今天和许多年前的今天是一模一样的

“拿来主义”在投资领域里是“被捕食者”

“合格投资者”从一开始就要养成“尽量靠自己”的习惯。每一次对他人的无脑依赖,都是对自己能力磨炼的进一步弃绝。

定投策略:定期等额购买某一支(或几支)成长型股票。

这个策略最好在一开始(甚至开始之前)就知道,因为它不仅适用于购买基金,购买股票,且适合单支,也适合“一篮子股票”,它是一种素朴的“避险工具”

你的收益=公司成长性×定投策略效用

正确地选择成长型公司是最重要的,否则再高效的定投也只是起反作用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人们在获取知识时都有一个“普遍顺序”(例如基本上每本词汇书第一个单词都是abandon)这是一个不知不觉被社会打造出来的顺序

所有的投资“功课”都是投资之前完成的

要成为“遇到问题时能够自己默默地找到解决方案的人”

能使用一生的东西,我们都愿意用半生去磨炼

图片发自简书App

剩男剩女其实要求并不高(长相不能太丑;个子不能太矮;人不能太无趣;收入不能太低……”)这些每个都在三分之一的选择,其实最后只剩4%,然而每个人在适龄阶段遇见的人不超过150人(包括同性),如果对方也在挑的话…

那些没被剩下来的人,通常只考虑最重要的一条。(盯住最重要的,而不是那些不重要的,就像价值观就是思考“什么最重要”和“什么更重要”)

图片发自简书App

每个人做出选择的根基就是他的价值观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奥卡姆剃刀法则:认识事物和处理事物的办法越简单越好。

要尽量“只考虑且不遗漏那些最为必要的条件”

图片发自简书App

绝大多数人甚至回避认真思考重大选择,然后把自己有限的宝贵注意力放到鸡毛蒜皮的事情上——纠结一切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做记录很重要(我们总是会忘掉很多东西,尤其是重要的东西)

有记录,就可以回顾,反思,改进,提炼,最终雕琢成自我完善的价值观体系(不要小看积累的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

所谓“聪明”是习得的,积累的,不断成长的

每个人的大脑就好像一个操作系统,而所谓“思考的操作系统”则是由一个个概念构成的,在概念不同的人之间,无法产生有效的讨论。

生活,生存都有成本——果腹纳税便是一种,而且是很高的成本

“创业”的概念是 不断成长(长期成长)的生意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风险投资者眼里,“成长率”是最重要的

通过提高能力来缩短“长期”的长度

学习使人拥有质量更高的“长寿”

投资的重要秘密之一在于:你最好有除了投资以外的稳定收入来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年轻的时候有太多(事后可能觉得不必要的)花钱的欲望和需求,这使那“长期”感觉上更难熬,可问题在于,那只是“感觉”,而不是事实——除非你自己选择把那“感觉”活成事实。

不多数人都想赚钱,却不愿意琢磨如何赚钱

善用“复杂二分法”这个分析工具。凡事都可以从一个维度上“二分”,也都可以从另外一个维度上“二分”,于是便产生四个组合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去赚钱”几乎是对没有财富可继承的人来说最有用的事情啊!

从一开始便要重视金钱,重视赚钱的能力(在起点重视金钱比在起点不重视金钱更划算,到达终点时痛苦更少)

大多数人在思考知识价值的时候,只考虑“有用”与“没用”,却忽略了一个更为重要的维度:“短期”与“长期”。

“二三十年过去,到了40多岁,他们被动地意识到了一个灾难性的结果,却完全不知道自己当初错在哪里,他们能表达出来的只有含混的措辞,即“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儿””。

有繁衍能力的知识(例如逻辑学,概率论,编程,英语等)

碎片化的是时间和信息,而不是知识,知识是成体系的,就像房子确实由砖头构成,但若仅仅是一堆砖头摞在那里,我们完全不可能称之为房子,要让房子之所以为房子不只需要砖头,除构架之外还有水泥,钢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只有博学的人才会有融会贯通的能力(甚至机会)也就是①增加节点数量

图片发自简书App

②主动增加连接(这个概念、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作者说“一个人所要自信的对象,应该是未来的自己,而不是现在的自己,更不是过去的自己”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很强的执行力,只要看他在做得不好的时候会不会继续做下去就可以了(在执行力里,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热爱程度,爱到无以复加,就没有人可以预防,也就没有任何挫败会导致放弃)

图片发自简书App

对投资人来说关心的只有事实和逻辑,也就是“人(不是普通人)>内容>幻灯片设计”

人微言轻(如果你是个举足轻重的人,你的话就会被重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都格外擅长把没必要的事情做到底(比如有的女生恨不得每天问八百万遍“你是不是最爱我”…)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二层大脑是哺乳时期发展起来的,称为“猴子大脑”,这层大脑用来生成各种情绪,用来应对外界刺激高级综合反应

第三层大脑,学称“前脑额叶”(可以说人类文明都是建立在前脑额叶之上或者之中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一定要战胜自己”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骑手,黑马,白马根本就干不掉对方,他们互相需要,最合理的目标是“和睦相处”

不应该用先入为主的道德判断来衡量任何事物

图片发自简书App

①情绪是理智的快捷方式

②直觉是情绪的快捷方式

直觉(黑马)离心脏最近,其次是情绪(白马),最后是理智(骑手)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人们总是幻想自己能够“改头换面”“重新做人”这根本做不到,一开始,他们就不是完美的。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和现实中的所有东西一样,都是连滚带爬地成长的,不时犯错,不时犯下一些“无法弥补”的错,我们不是电脑,没有“格式化硬盘,重新安装干净的操作系统”的功能,就只能将就着继续,忍受着历史造成的结果执拗地向前。

执行力是“想明白”这个动作的自然结果

一起的“半途而废”用最朴素的解释:重复与应用的次数不够,内化过程没有完成,大脑皮层沟回构建失败,应该建立的神经元关联不够强以致断掉,回到了原本没有关联的状态

“认知”本身作用不大,我们可以通过“认知”的渠道越来便利,趋于免费,最重要的是“经过多次升级的认知”,能实现不断升级的最重要工具是“行动中的思考”。

莫“纸上谈兵”,应该用行动刺激思考,用思考改良行动,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图片里这段话需再思考)

维系交往是要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在两个人的交往过程中,一定至少有一个人是主动的,而我就是那个主动的人,因为我觉得这些“成本”是必然存在的,也是我必须承担的(任何关系都需要维护,需要有个主动的人,不然关系会淡忘)

图片发自简书App

①在老朋友身上要花时间(花时间就是耗费生命,愿意花时间是因为足够重视)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用嘴道歉的人不值得交往,用行动道歉的人遇到一个就要珍惜一个。

在犯错之后,绝大多数人只用嘴道歉。表现更为恶劣的是掩盖、撒谎或想办法证明对方也不是好人……这些人其实差不多是坏人了。用嘴道歉之后若得不到原谅,就说你“小心眼儿”、“没风度 ”、“不够意思”什么的——这样的人比坏人还坏。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所谓“情商”,指的是一个人有多大的能力去创造共赢的局面。

不要说多个人,就是两个人交往,也最好避免“求人”的状态——这样的关系没办法长久。最好能创造共赢的局面,这样大家才都开心。

如果你遇到能贯彻“不是我的我不要”原则的人,一定要认真交往,因为他们难能可贵

善待你的朋友,就是善待你的世界;甄选你的朋友,就是优化你的世界;与你的朋友共同成长,就是让你的世界成长起来……

最后要与整个世界共同成长(所谓“幸福感”就是你与你所在的世界之间的强关联)

脑子里有个没必要存在的概念,要多耽误事儿有多耽误事儿,比如“退休”这个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概念。

关于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你尝试着进步的时候,你遇到的更可能是打击,而不是鼓励。如果我遭遇不幸,那我也绝对不是“唯一一个遭遇不幸的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证明自己是没有必要的,若做到了就无须证明,若没做到则也是徒劳。

默默地完成进化(自己给自己引来很多攻击,不仅是愚蠢的,更是致命的)

乐观是一种选择,一种能力。一切欢乐,其实都只不过是多巴胺分泌处于平均水平以上的结果,只要多学习、多运动,多与欢乐的人为伍,人自然就开心起来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吾将上下而求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761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953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998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48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130评论 4 35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4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5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36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510评论 1 29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601评论 2 31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76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47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13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11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91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32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39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十二章 关于命运和因果报应的法则 1.我认为,构成我们人生的要素有两个。一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命运”。除了“命运”...
    李尚达阅读 1,251评论 0 2
  • 2018年1月7日,我到江北找的他,给他带了我做的兔子还有买的香包,他也送了我第一份礼物,我俩跑到中东去玩3DVR...
    不二嘻哈阅读 140评论 0 0
  • 有些人活着,却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有些人死去,可活在了众人的心里。 “阿怡,你知道吗?今天金大爷去世了!” “金大爷...
    塘小柒阅读 370评论 0 0
  • 中了以下几点,你注定没有甜甜的恋爱 刚刚仔仔细细分析了一下,为什么甜甜的恋爱落不到我头上! 属于被动型人格:你进十...
    秤砣zms阅读 960评论 0 1
  • 孤独患者 刘恩德 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都是一个个孤独的灵魂。独自走在梦想的那条安静小路上,虽然精神抖擞,但...
    我是你的眼iii阅读 20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