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体系都比较重视“分数体现能力”的观念。众多家长给孩子报名奥数班、物理班等,期望通过刷题和补课可以取得高分、进名校。
但如今,国内打击奥数比赛,使得很多一线城市家长们感到愤怒和迷茫。愤怒的是,自家娃的努力居然不被认可了,又回到拼关系和学区房的老路上;迷茫的是,究竟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娃获取最好的教育资源。
另一些家长则打定主意能孩子走国际双语教育道路——高中或大学出国留学。可是具体到什么时候正式启动、要提前做好哪些工作、是否英语能力和口语就是唯一的障碍,这些问题对于没有出国留学经验的爸妈们,显然是未知的。
前几天我看了一篇文章,结合女儿小学期间在美国短暂插班留学和目前在国际学校的学习经验,对我启发很大。
简单概括:要把孩子培养成未来的优秀人才(包括走国际化教育道路),除了基础学科和语言能力以外,还需要重视2方面的教育:通识教育和通才教育。
什么是通识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
美国大学的课程分成三个部分: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专业课程(Major)和自由选课(Free Elective),分别服务于常识、专业、和开发学生其他兴趣,而通识教育是其中最有趣也是最基础的一部分。
大部分学者认为,美国最明显的教育优势就集中在他们的高等教育体制中对通识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的重视。通识教育一般分为自然科学(Sciences),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和人文学科(Humanities)三部分。Liberal arts旨在培养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使其成为一个高素质,有教养的文化人,而不只是一群高级工匠,或只会工作不懂生活的高级白领。
1945年,哈佛大学委员会发表了划时代的经典文献《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明确提出:“美国教育为本科生开的课程并不应只包括专业的学习,其教学目标并非针对任何职业,而是为所有人打下可以学好任何专业的基础。” 奠定了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基石的重要地位。
美国通识教育的青少年教材分3大模块:
- 社会科学版块 Social Sciences(包含历史、地理、经济、政治)
- 科学版块 Sciences(环境、物理、化学、生物)
- 人文版块 Humanities(包括语言、视觉艺术、音乐艺术)
比如去年的圣诞假期,女儿的Social Sciences作业是理解美国的经济体系。在我的帮助下,她通过一个思维导图和一个PPT,学习和表达出她对市场经济流转逻辑的理解框架。而这些知识,是我30岁学MBA时才系统性接触的。
在国内目前的体制内教学路径中,这些通识教育的课程,都属于副课。其实很多家长都明白,副课(科学、自然、体育、美术、音乐)对于孩子的成长,和主课(语数外)是同样重要的。
但受限于孩子每天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副课被严重弱化的。而一旦没有成体系的课程,也就谈不上高标准的学习培养和挖掘潜能了。
什么是通才教育
通才教育的定义是这样的:所谓通才,指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之人,从人才学、教育学的角度则称横向型人才。通才教育重视知识综合性和广泛性,但往往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
与通才教育对应的是专才教育,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专才教育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在专业划分过细的情况下,片面强调职业教育,会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并影响后期发展。
在给孩子进行数学培优辅导的过程中,我经常会用一些物理、化学、天文、美食、历史等有趣的案例或类比,来帮助他们理解一些较难的概念与变化规律。
比如“为什么任意两数的积,一定等于他们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约数的积”,这是一个典型的抽象数量关系。
对于善于数理抽象思维的学生而言,这个“为什么”根本就不需要去解释;而对于数理抽象思维不那么强的大多数学生而言,用代数方法推导10遍,并不能帮助他们的水平从“记”提升到“懂”,只能是死记硬背。
我尝试过把这个“分解素因数”的过程,类比作不同形状乐高积木的拆分、不同颜色的调色组合、不同食品的美味组成等,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去想象和思考这个过程,从不同角度去“看”。等到他们睁开眼睛大叫一声“啊”的时候,才算是教会和学懂了。
通识与通才教育的重要性
基于对通识教育与通才教育的理解,我得出有2个推论:
利用学生在不同学科及生活常识方面的特长,可以促进整体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在数学方面,用数的规律去解图形的难题;用图形的规律去解数的难题,也是一样的道理。
面对一个孩子处于感兴趣进行时的问题,只要老师的知识储备是足够的,要打破“年级”和“教纲”的限制,因材施教地埋下启蒙种子,鼓励孩子去主动阅读和探索。而不是用“这个现在你不懂、到高中或大学就可以学会了”作为借口,打消孩子的求知欲。
科技在进步,教育方法和工具也一样
人类历史是不断进步的,20年前的大部分好学生,是不懂社会经济的基本概念的;而如今6年级的孩子完全能理解收入、成本、毛利、年化利率、折现率这些经济学知识。
同样,20年前的绝大部分高中生,是不学习微积分的(很幸运我当年自学了)。而不掌握微积分的思想和工具,又怎能理解和学好高中物理呢?
很多原来非常高大上的数学公式工具,由于过于依赖抽象思维,只有少部分学霸能真正理解和活学活用,大部分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和刷题。
而现在感谢计算机视觉工具方面的进展,网上到处都能找到一大堆动图来直观地展示不同维度、不同视角的数型变化,教和学两方面的难度都大大降低了。
如果还能学会一些简单的编程语言工具,用程序来辅助理解和证明一些抽象概念的结果和鼓励,也会变得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