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是我们与年幼孩子联络情感的最佳时机?只要一对一即可:一对一的散步、一对一的谈话,或一对一的阅读。最后你会发现,与孩子单独相处的时间里,你和孩子之间的争执和问题都减少了。”
这是在《朗读手册》一书中看到的一段话,个人的感受是这不仅发生在亲子之间,也发生在夫妻、同事等等之间。
像是开会,除了正式会议场合大家相互交流,真正达成共识、达成一致行动方案的,很多是会前或会后的一对一沟通。
一对一,可以增进交流,更增进情感。
@9月6日 晴转多云
《朗读手册》等几本书,从刘韬兄拿来有一段时间了,中间有翻了翻,《朗读手册》看的多一些。后来书包里先后带了《老子》、《陈志武的金融通识课》,这几本就没怎么看了。
最近想着要把书还给刘兄,赶紧又把书找出来翻阅。《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谈的是一种教育思想,对于不从事教育的我来说,在大致了解书要介绍的内容后,就放在一边了。
《朗读手册》却还是很有劲头,因为它有很多实用性的东西。今天花了在公交车上的时间,还做了很多的摘记。
这本书也让我回顾了自己的阅读经历。
2008年到杭州工作,业余时间做公益,我的阅读习惯就开始定型了。不管有多忙,不管是上下班的班车还是地铁上,还是在出差或者因为做公益要去外地的路上,我都要在背包里带一本书。
即使现在电子阅读盛行,有时看手机上的各种文章、视频入迷,一旦意识到花在这上面的时间过长了,我都会把心思放回到纸本书上。因为我发现,我自己电子阅读的习惯,是什么都看,有时看着看着,就看一些无趣的东西去了。
有段时间,听从一位国学老师的建议,读一些经典的书,大声念出来。而且是重复的读,隔几天拿出来读一读,不久就能很自如的把文章中很经典的语句,脱口而出了。
出学校,特别是出大声把书读出来的学校太久了,平常习惯默读之后,一开始大声读书还不习惯。但是回头来看,对于成人来说,口到、眼到,对于读书最终达到心到是很重要的,由于我们记忆的特点,读书只是眼到而没有口到,能留下来的东西不多。
经典作品,是一定要反复诵读的,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应如此。
书籍对我的帮助也是极大的,当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或者情绪上很波动,我都会去翻阅一些书籍,特别是慈济的一些著作,特别能让我平复不好的心情,有时也能从书中得到启发,想到很多新点子。
前几天在日记里写内职涯和外职涯,阅读对我内职涯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个人觉得虽然目前经济压力巨大,生活面临的挑战也有很多,但是个人的定力却因为这几年的历练,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这个进步,阅读的功劳不可少。
现在国家在建设“书香中国”,希望“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和配合。
《朗读手册》把培养学生(孩子)阅读兴趣碰到的各种问题做了深入的剖析和讲解,把阅读的好处,用一个个具体的真人真事和科学的研究,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也给了我们很多具体的指导。
让我们把阅读推动下去,把“书香中国”扎实做下去,相信在某一天,我们这个躁热的社会氛围,就能降降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