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这是部毁三观的影片,我同样不认可电影中那些轻描淡写的关于伤害可以轻易被原谅的情节。电影的前半段,充斥着令家长们着急、震惊的场景。但如果撇开这些,心平气和地认认真真看下去,忽略人物的年龄、身份、背景,我看到了一场温暖的爱情。因为这场温暖的爱情,两个受伤的人获得了救赎。
第一次的邂逅,她14岁,戴着柠檬黄的毛线帽,胸口的小熊怯生生地张着眼睛,被妈妈拉来堕胎。他则穿着深卡其色的外套短风衣,在听完医生宣判恶性脑癌病情后,一脸茫然。在走廊交替那刻,她眼噙泪花,他凝视无语。17岁,她过着破罐破摔、不良少女的放纵奢靡生活,日日锦服、夜夜笙歌。为了获利,她甚至不惜设套引诱无知的同学。而他,35岁,为了留下一张满意的遗照而在家自拍,上身套着严肃的西服、下身穿着条纹的睡裤。
原本根本不可能再有交集的两个人呀,却因为都姓了小泽而被洗印社搞错了照片。她凝望照片里危襟正坐的他,突然第一次有了心动的感觉。于是在花店门口相约时,她送掉了红色的伞、耍小心思地要他送她去车站。在接到他电话后又匆匆推掉约会对象,着急赶往医院。他问“你怎么在这里?”,她惘然回答“不知道,就是担心你有事。”于是看到他的嘴角微微扬了下。哪个少女不善怀春,何况对方是一见钟情的斯文老师。
他说他不擅长与人打交道,她则自信回答“那是我的长处”。在她偷偷跑去听他的课,缠着他要教她日本历史,陪他喝酒吃饭后,他喃喃自语“怎么会这样。”于是她说她要做他女朋友,在地铁里郑重宣布如果历史考100分就要和他约会,大声表达爱意。为了他,她誓与过去的生活做个干净利落的了断。
第一次约会,她的洋红衬着他的黑色,一个青春洋溢,一个沉稳老成。他带她去看人头冢,沉浸在历史故事中欣喜无比。他带她去图书馆,柔柔的阳光簇拥着她,明亮的颜色显得她光彩照人。她大嚷“你喜欢我吗?”他惊乍乍地在她嘴上贴了禁言的标贴。突然一块橡皮打破了她的小憩,他招她坐在两排图书下,摘下眼镜、撕掉即时贴,就这样毫无症状地吻了上去。阳光把头发照成金色,温暖的颜色,而毛衣的柔感则像极了她温柔的心。之后的岁月,美好而又有温度。
可是病情的恶化,让他选择了不告而别。纵然心中有太多的不舍,他也不愿意给她留下一个悲凉的结局。她泣不成声,“那些记忆,我都记着呀。”好在电影终究不是现实,在她18岁那年,他们再次邂逅,纵使记忆不复存在,但那份温暖的感觉,让他们在大雨下紧紧拥抱不忍分离。
这部电影讲述了通过爱救赎人心的故事。于她,选择了告别颓废灰色的过往,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学会了成长。于他,则是断然接受现实,选择了医疗而不惧可能出现的后果,学会了去爱。也许,这部片子真正打动我的,就是那些微小的细节,无关紧要,可是美得让人无话可说。因为人生可以很明亮,生活可以很直率,人心可以做到慢慢向善,而爱情也许不仅仅是天崩地裂的瞬间,还有和你在一起实实在在的每刻温暖。
此外,不得不赞叹岛国导演拍片的用心,光线真美、颜色真美、音乐也真美。开篇的那个裸背,长发及腰、曲线毕露,毫无色情存在,那一瞬间,只觉得美得不可方物,惟愿时间停滞不动。鬼使神差般,浮现出《世说新语》里关于李势妹妹的描写:“发委藉地、肤色玉曜,不为动容”。
这个世界,总会有那么一个人来救赎你,或许在救赎你的同时,他也救赎了自己。有的时候,我们把这种媒介,叫做爱情!人生并不完美也没有办法回头重来一次,但好在总有温暖存在,只要你愿意承认并且主动去拥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