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筱禾
很多年前,奶奶还在世的时候,有一次我去看她。奶奶拉着我站到窗边,指着下面的旧书市对我说:“我老儿子就在下面摆摊,看,就是那个红伞下面!中午的时候呀,他媳妇就会来给他送饭……”我一边听奶奶讲“故事”,一边偷偷地笑。奶奶口中的老儿子,就是我的爸爸,而我也清楚地知道,奶奶口中的故事并不是真实情况。除了这个故事,奶奶还会栩栩如生地讲很多我的想象力都无法get的事情。我模糊地知道,奶奶似乎得了“老年痴呆症”。
当时,我只是知道一个名词,不知道这种病还有另一种说法叫做“阿尔茨海默病”,也不知道这是一种脑细胞广泛死亡,会致死的病症。
《不属于我们的世纪》,讲的就是一个有阿尔茨海默病人的家庭。
1. 梦想
艾琳从小跟随父母来到美国,住在纽约皇后区的公寓里。一切都是新鲜的,美国梦似乎近在眼前。然而,生活却是自己的,每天太阳照旧升起,艾琳家境的艰难也没有丝毫的改变。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还有他们的沟通方式,都激发着艾琳去创造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美国梦,就像远远的灯塔,引领着艾琳,不断前行。
梦想,对于儿时的我们来说,是太容易说出口的承诺,我们想要成为科学家、外交官、老师、演员……正因为很小,所以什么都敢想,内心没有设限,对于未来也充满期待。世界那么大,我们总想去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角。艾琳,和千千万万的孩子一样,渴望着成长,渴望着社会中属于自己的一隅。
2. 爱情
爱情就是,在一个美好的午后,你遇到一个人,然后觉得,嗯,就是他了!
这是我对爱情的定义。并不是什么一见钟情,而是一种心灵的碰撞,一种想要天长地久的爱慕。
遇见埃德的艾琳,应该就是这样的心情吧。埃德的学识、风度、对人的态度,都深深吸引着艾琳,这是两个灵魂内心的吸引,比起容貌、身材和家世,这种彼此的吸引更容易长久而美好。她是多么幸福呀,偎在爱人的身边,远离了并不能让她感到快乐的原生家庭,焕然新生一般,美国梦似乎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两个人,比一个人更有力量,更有目标,更有动力。累的时候有个人陪伴,倦的时候有个人依靠,这是一种难得的幸福。对于艾琳来说,生活见到了曙光,她还在努力着,为了自己的美国梦,为了和埃德更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3. 现实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埃德似乎没那么上进了。这么说也不公平,但他似乎更专注于自己科学教学的一亩三分地,对于艾琳的美国梦,没有任何的支持作用,反而一直在制造干扰。没有了共同支撑的力量,艾琳很疲倦,但她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她独自去看房,从最初保持着仅剩一点的自尊和自怜,到最后舍弃伪装的外表看中了一套自己经济实力可以负担的房子。尽管还有很多需要修葺的地方,她仍坚定地买下它。这个房子,不单单是住所那么简单,它更是一种象征——艾琳的美国梦,就要实现了。
丈夫愈加异常,她颇有耐心却也忍不住抱怨几句,儿子康奈尔更是以逃避来面对所有。当艾琳确认丈夫病了,患上了“阿茨海默病”之后,她反而平复了心情,支持他帮助他。当儿子对埃德大吼大叫时,她告诉儿子,不要这样说话。然而,康奈尔终究是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他逃开了,尽所有可能远离这个有个生病父亲的家。
工作的重压让艾琳无法喘息,她将埃德送到了疗养院。并不是不爱了,而是这条支撑的路实在太过艰难,维持生计,修缮房屋,照顾记忆力逐渐消退甚至生理都存在困难的丈夫……艾琳也是一个女子,她也需要依靠和安慰。
美国梦,想实现真的不容易。艾琳很辛苦,但她仍在坚持,没有放弃,没有倒下。
4. 依恋
埃德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任性逃避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的康奈尔读着父亲留下来的信,似乎一夜之间长大成熟了,他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并为之努力着。他清楚地知道,埃德,他的父亲,其实给他留下了很多财富,并不是金钱,却是能让他受用一生的宝藏。
艾琳终于交满了社会保险,不用再疲于奔命。一切都在慢慢变好,美国梦似乎也在一点一点实现。只是,当一切都拥有的时候,身边少了最亲密的战友、伙伴、爱人。
她还会怀念,怀念埃德的博学多才、风度翩翩。她慢慢了解到,埃德的病痛虽然曾让她精疲力尽,但她对他的思念却不会因此而消耗殆尽,相反,其实她对埃德的依恋已经深入骨髓。这种爱,是她和埃德留下的,最珍贵的收藏。不论对艾琳自己、对儿子康奈尔、还是对于这个世界。
康奈尔还是决定做个DNA检查,然后要一个自己的孩子。虽然惧怕父亲的病会遗传下去,但他还是勇敢地想要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这是情感的传递,一代一代,留下的,唯有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