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公司里一个关系比较要好的同事M离职了,我跟她同为进公司时间比较久的老员工,有更多的话题和共同的比较久远的人事,她的离职在我的意料之中,也在我的意料之外。
之前我和M在一个部门时,偶尔会一起出去吃饭聊天,聊工作聊八卦聊身边的同事,聊感觉已经远离了但是心里依然惦记的梦想。工作上,我们都希望能有进一步的提升,无论是薪资还是职级。后来,升职和加薪于我们来说似乎都比较的困难,于是她选择了在工作之余捡起大学专业上面的一个考证,我选择了继续增进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在各自的道路上慢慢行走。
之所以说她的离职在我的意料之中,是因为我们聊天时不止一次的说到,当时的那个工作内容和状态不是我们想要的。意料之外是因为这么多年也都坚持了,突然就在前一阵子就做出了这个决定。
今天来以我和M为例子,说说在那些职场瓶颈期我们都在做些什么?或者从中你也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并受到些许的启发。
M的例子:
进入公司应该有五年之久,前后分别工作过两个部门,职级在五年之间没有发生变化。
我们公司是民营企业,但企业文化与国企稍微类似,晋级制度严格审核,而且比较困难。五年之间,M对公司的各项制度以及工作流程烂熟于心,早在三年前,就已经在工作之余开始准备自己考证事宜,并且无意间被部门领导知晓,部门领导对工作之余考证事宜倒还支持,但是,无奈那段时间,公司架构及领导有较大的调整和变化,导致现有的体制架构根本就不容易让领导看到自己的能力和工作业绩。
其次,后来的架构调整,M与直接领导的关系没有处理的很好,只是按部就班的执行领导安排的事项。导致最后离职做工作交接时,直接领导甚至不知道M平时承担了这么大量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她的直接领导也不太会在对职级晋升起关键作用的部门分管领导那里,对M的工作予以肯定或者表扬。
处在公司这样的体制里,任何人都会对职级的晋升以及薪资的调整比较关注。M在准备考证时,一定也还是希望如果在公司有晋升是再好不过的,但是公司似乎不遵循“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原则,看的是业绩和能力。M并没有很好的去处理和直接领导的关系,分管领导那里就更不知晓她的能力和业绩表现在哪里了。最终,M在进入公司五年之久之后,选择离职,换一个环境。
从M的事情可以看出:
1、工作之余考证充电没有问题,如果也能获得你的直接领导的支持再好不过,考证也是为自己的职业无形中增加的筹码,不管是知识储备上的,还是这种主动追求成长无形中给领导的员工渴望成长的良好印象。
2、我们应该与自己的直接领导加强沟通。不是说要你故意的讨好你的直接领导,但是,平时的工作中应该与领导就工作事宜多汇报,哪怕事情没有什么难度,也要偶尔的向领导报告你最近都在做些什么事情。
我的例子:
我是公司的老员工,比M还老,所以在公司的年限可想而知。曾经有几度想到离职,原因大多不外乎看不到职业发展的前景,职级晋升比较困难,做了很长时间比我的职级高的职位该做的工作,但是就是升不了职,虽然后来也升了,但是这个时间跨度真是太长。
公司架构大调整的时候,也是我比较迷茫的时候,于是我开始利用工作之余去学习自我管理方面的知识。这样看上去没有什么不好,工作之余还可以增加自身的能力,于工作本身来说也未必是坏事。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的心态也确实是有点问题的:
我从进公司开始,一度认为我的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和工作冲突时,牺牲生活顾全工作,我的信条就是付出就会有回报,我努力了,我付出了,尽心尽力,所有人都看得到,即使我不说,领导也会给我晋级和加薪。但是这只是我的信条,实际上,公司和领导以及当时架构调整的大的体系下,这些都变得微乎其微,甚至不值一提。后来,我的心态就变成了:工作上估计也就这样了,做了这么多,尽心尽力领导看不到,付出了完全看不到回报。既然如此,那就算了,我也不想再花太多的精力在工作上面,只要工作不忙,那我就利用这些琐碎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研究下行动管理,看看书,参加个写作班等等,我的重心开始转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工作上我就马马虎虎,我的原则是工作上的事还是认真完成,只不过心态上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我不再认为我除了工作什么都没有了,我开始关注自己的发展,开始把目光投向生活,开始看到生活里还有家庭和孩子。
不能说我的做法是完全对的,我的所有的转变只是基于那段时间我对工作的重新认知。如果你是一个比较看重工作发展的人,在进入职场瓶颈器的时候,我的这种做法可能就不太合适。看重职业发展,就得想办法如何去在职场上有更好的突破,而不是退而求其次,把目光瞄向别处。
以上是我和M的例子,希望从我们的例子中,能或多或少的引起你的思考,思考之后,在职场上做出符合自己状态的选择,然后,继续大步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