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女官们,你们到哪里去采白蒿?
我们去池塘边,去水中的沙洲上采啊。
女官们,你们采来的白蒿用来做什么啊?
公侯们来白蒿去祭献祖先。
女官们,你们到哪里去采白蒿?
我们去在那深深山涧中采啊。
女官们,你们采来的白蒿用来做什么啊?
公侯们来白蒿去宗庙祭祀用。
女官们头饰盛装佩戴齐全, 一天从早到晚去侍奉庄重的祭祀物事。
女官们佩戴的首饰真华丽, 她们侍奉结束后方能回家去休息,而到那时,头发也乱了,妆容也花了,女官们无暇顾及,只能披散着松乱的发辫走在回家的路上。
诗句前二节采用的一问一答的句式。简单平和的句式透露的是女官们采蒿的忙碌与辛苦。
诗句的第三节接联着前二节的情景,并在内容和情感上升华了诗歌的意义,在第三节里,人们似乎听到了女官们的喟叹,也体会到女官们的哀怨—每日辛辛苦苦地到荒郊野外去采集白蒿,但自己所做的一切却只是在为他人做嫁衣!
如北宋张俞的《蚕妇》中:“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就描写了一位整日辛苦劳作,不经常进城,一直在贫穷的乡下以养蚕卖丝为生的普通妇女的遭遇。整篇诗就好像是在讲故事: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罗绮”的 ……。
《采蘩》和《蚕妇》都是描写的为他人作嫁衣的苦命女子,只是《蚕妇》较《采蘩》表露的情感更直接更绝敢,蚕妇是痛诉命运的不公,而女官们却是默默隐忍和怨叹自己被人驱使的身不由己和辛酸。
在古时,在奴隶和封建社会,底层人民深受命运的摆布而无力抗争,深受上层贵族的压迫而无法反抗,只得一代一代的默默承受。而现今民主法治社会,如我们普通百姓感到生活的不公,是可以通过合理的渠道和自己的努力去抗争和改变。
诚然,生活中是有着许多的不易,而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如果只是一味的喟叹和默默地隐忍,而不去想着如何改善处境,反过头来只怨自己的命不好,那就是浪费人生和自甘沉沦。
其实,除去社会中存在的某些不合理,许多生活的不易是由于我们的原生家庭及自身的原因造成的。
社会的车轮在滚滚向前,人类文明在日臻完善,社会形态就日趋进步和合理。
而作为个体的我们,一时半会改变不了自我现实的状况,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一旦心态阳光起来,眼界就开阔起来,就能更好地汲取身边的正能量和积极养分。人的认知一改变,行为就会改变,行为一改变,境况就会改变,好运就会随之而来。
朋友们,让我们积极改变,努力向善吧!
无戒365天写作日更营 写作第9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