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王姐来说,工作是个敏感话题。她因没有工作受尽生活的磨难。大学毕业的儿子在家一年了,还没找到工作,成了王姐的心病。
现在王姐最害怕别人问儿子的工作问题。其实不是怕他们问,是怕看到他们那种询问的眼神。
要不说怕什么来什么呢。
王姐刚出门就碰到了最不想碰上的二嫂子,就是那个人称“编外妇女主任”的那个二嫂子。别看她是编外人员,对村里的事她比真妇女主任知道的都多。大到村里的婚丧嫁娶,小到哪家的大人孩子发烧感冒,没有她不知道的,有时候妇女主任懒的问的事,她也能充分发挥她编外妇女主任的作用,打听个清清楚楚。
每次王姐碰到二嫂子总不给她开口问的机会,表现出一幅风风火火有急事的样子,像风一样躲开。偏偏这次马虎大意,没看见她老人家,让她逮着机会了。
“孩子毕业了啊?”开口点题,都不带废话的。
“啊”,王姐心想,她从哪冒出来的,怎么没看见呢!再跑没法跑了,想回头给她个微笑。
“还没找到工作啊?”这可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王姐心里真恨自己干吗要礼貌这一回,又让她补上这句。但笑容已经像搭在弓上的箭,手都松了,就让它笑出去吧。但王姐的笑容终归还是在半空中脱了靶。因为她发现二嫂子表情和声音都点不大对劲。王姐心想或许是自己每次见着她就躲,得罪她了吧。
那表情像是偷着问,但声音又好像怕别人听不见,隐晦的表情高调的声音,不会掩饰的王姐最终还是让笑容脱了靶,她甚至听到箭头碰在地面的声音,失望而又难过。
“啊”!王姐还是回了二嫂子一声,王姐一边啊着一边脚下生风。
刚逃过了二嫂子,就碰上三大爷,大爷事少,不乱问,也不瞎打听,但王姐还是吓得赶紧跑。其实打听啥呀,一个村住着,谁家偷吃个玉米棒子都能闻着味。谁家有个大活人在家,还不是门清的事。
王姐心想自己从不问人家孩子的事。人家要说就听着,人家不说就有不说的道理,自己既不能帮人,何必要让人难堪呢?
王姐对儿子的工作急是急,但也不是那么着急,她知道儿子有儿子的想法,自己的儿子绝不是好吃懒做的人,所以王姐心里是有数的,但她得在外面应付那些让她有点为难的关心。
但有数归有数,还是得看看儿子的想法。
“儿子,你出门的时候,二嫂子和三大爷问过你工作的事吗?”王姐想看看儿子对她很在意的事情是怎么看的。
“问过,怎么了?不是很正常吗?”儿子毫不在意的回答到。
“那你是怎么回答的?”王姐没想到儿子回答的这么漫不经心。
“还能怎么回答,实话实说呗!”儿子依然漫不经心。
“噢,我是怕你有压力。”王姐声音小的好像只有自己能听到。
“妈,我没压力,我看你有压力。不用管他们问不问,你该干吗干吗,不要被人家的看法和议论左右,你就是太在意人家说啥。”自从儿子毕业在家,王姐其实一直很少跟儿子交流,怕说多了伤着他。没想到儿子比自己看的开。
“我又不吃他们的饭,我才不在乎他们说啥,没工作的又不是我一个,干吗有压力。我又不会在家呆一辈子。放心吧,妈,不要想太多!你没压力,我就没压力!”原来儿子这么能说。以前怎么没发现呢。王姐原来的心里被什么东西塞的满满的,现在突然一下轻松了。
“我跟你说,妈,你害怕别人人说,其实就是讨好别人,讨好别人的想法。”儿子说的话,王姐似乎没懂。
“什么叫我讨好别人的想法?”王姐一听要急,自己一辈子要强的很呢,讨好巴结人的事她可不会做。
“讨好别人的想法,就是,你总想让别人说你好,事事都想让人说好。事事逞强!”王姐觉得不认识自己面前的儿子了。但她感觉儿子说的好像也对。
“干脆今天给你把心结打开吧,我知道我没找到工作,你有压力。放心吧,我不会在家呆太久。”王姐只是听,竟然插不上话。
“我跟你说,妈,你就是太在意别人的眼光,所以才活这么累,你越这样,越容易被人拿捏了。你不要去讨好别人,你最该讨的是你自己。”儿子越说话越深,王姐感觉有点理解不了,但又好像有点懂了。
不要去讨好别人,你最该讨的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