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就说好的,要在2019年里每周给你写一封信,尽管我也不知道那个你是谁。幸好“万事开头难”的第一封信已经写了,而我相信自己又是一个重于承诺的陌生人(对你而言),所以,今天就写第二封吧。
这第二封信,我想和你谈谈我刚读完的一本书——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晚年自传体小说——《活着为了讲述》。这是我读的他的第三本书。第一本是他的名作《百年孤独》,那是高中时期一个好朋友借给我看的,只可惜看不懂(也不知现在能否看懂),所以就把它打入冷宫了,直到现在也没去看。第二本是在旅行途中购买的,你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我确实这么做了。它是《霍乱时期的爱情》,很好的一本书,故事非常精彩。
言归正传,还是谈谈《活着为了讲述》。我们生活过、经历过,才知道有些事情我们不得不做。在生活将我们抛向悬崖绝壁的时候,我们能否为自己在中途找到另一条出路?我问自己,也问陌生的你。不是希望你给我一个答案,而是希望这个问题能引起一些思考,因为我不相信答案,却坚信问题比答案更重要。在这本书中,加比托是一个任性而又幸运的人。这里的任性并非贬义,而是想说他对自己梦想的执着追求,只是我觉得任性这个词更有味儿。
有梦想的年青人很多,但徒于做梦的年青人更是不计其数。对我而言,梦想坚持了很久,现在依旧在前行,只是一直都走得很慢。有时候,我甚至都会怀疑,梦想是否弃我而去,还好没有。加比托是一个有梦想的年青人,但他不止在于有梦想,更在于他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我既佩服他的执着和努力,又嫉妒他的幸运和不羁。
在这本书中,我体会收获了许多,其中最值得讲述的便是他的梦想和友情。
关于梦想,加比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独行侠。对于梦想的执着,以致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母亲的再三劝说都不起丝毫作用。最后,父母只得让步。我们以为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商量或妥协解决,的确如此,但有些事情是坚决不行的,比如梦想、原则、底线等。因为一旦商量,便意味着放弃,接着是合谋,最后是谋杀。
跟随着时间的步伐和内心的成长,我逐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坚信自己该往何处。我不想做一个自己梦想的谋杀者,所以我在坚决地抵制着那些会谋杀我梦想的一切人和事。加比托在这点上做得很出色,我要向他学习。他竭尽全力地向梦想靠近,即便困难重重,依旧初心不改。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条出路——它艰难无比、荆棘遍布,尤其是在今天——这值得庆幸。有一条明确的路,总好过没有路或者面对无数条路。
每一次冲出重围的时候,我们都应为梦想喝彩。加比托的寻梦之路很艰难,但是他做到了,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重重险阻都没能让他向放弃屈服。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还依然热爱生活”。我不知道他在说出这句话之前都经历了什么,但在说出这句话之前,我想他一定极度悲伤绝望过。但是,他没有坠落。只有在历经坎坷、艰难爬起、仰望天空之后,生活的残酷才会呈现出另一种姿态。
加比托对于外来安排,从来都不是一味地服从,而是选择性地执行。他的父亲原本是希望他能从大学顺利毕业,然后成为一名律师。试想一下,律师也是一个很不错的职业,但是加比托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愿成为一名律师。他大二便辍学了。每一种职业都很好,唯一的区别在于喜不喜欢。
加比托没能成为一名律师,却成了撰稿人,要知道那时候是没有多少报酬的,甚至可以说是入不敷出。然而,那是梦想,是希望,是喜欢,所以选择了坚持。
很多人也许会说,我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那么,你喜欢什么?梦想不会平白无故地产生,梦想只会在你喜欢的基础上产生。我觉得梦想和理想有一处区别,梦想必同喜欢关联,理想却无关喜欢。加比托为了梦想,义无反顾同一切较量。这也是梦想后来宠幸他的原因之一。
关于友情,加比托一直都可以说是一个幸运儿。自他上学起,这种幸运就一直存在,老师同学是他一路的明灯,为他驱除黑暗。老师们对他的呵护对他的赏识,都是他人生的幸运,也是他付出的回报。我们每个人都在时刻塑造自己,有些是为了变得更好,有些则是为了变得更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确实有道理。
我认为塑造一个人最重要的时期是大学阶段,尤其是此阶段的空闲时间。加比托的大学生活,我表示羡慕也微表同情,羡慕他能去偷听大师们谈话,更成为其中一员;同情他上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还挂科了(似乎也应该同情我自己,因为我也挂科了,还在极其努力的情况下)。透过他的生活,我恍然大悟:真正的朋友及优秀的人,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独自前行,而是一群人在努力,即便他们的方向会有所不同。
关于友情,我到目前都弄不太明白。好吧,那就让它搁在一旁,我相信时间会检验一切。突然发现写到此处,我不是在分享,而是在诉说。不管了,一切安好便是。
如果你也想坚持自己的梦想,如果你也想寻找属于自己真正的朋友知己,我相信在《活着为了讲述》这本书里能找到些许答案,但一定不是全部的答案,有些东西还得你自己去寻觅,那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这封信就写到此处吧!
20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