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的主要目的:
对产品社交功能分析
用户对产品内容的影响分析
并对两种产品提出优化
1、行业背景
社交是人类作为社会性群体的基本属性,从人类诞生起,不管形式如何,不管是否在意识支配下,人类的社交活动从来不曾停止过。社交网络作为社交活动的传播载体,随着人们社交需求的增多,对社交网络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同时社交网络的发展也逐渐缩短了人与人、人与区域之间的距离。
两种产品虽然偏向内容分享,但是内容的分享也还是偏向社交,只是与熟人和网上笔友的交流方式不一样,是评论交流,是思想的交流,是观点的交流。
1.1行业发展现状
1.11中国社交发展
我国社交网络发展经历了萌芽(1999-2004)、起步和发展(2005-2007)、全面流行(2008至今)三个阶段,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成为互联网应用发展的必备要素,且不再局限于信息传递,而是与沟通交流、商务交易类应用融合,借助其他应用的用户基础,形成更强大的关系链,从而实现对信息的广泛、快速传播。随着移动互联和数字化的发展,社交网络的发展仍将备受关注。
1.12中国社交发展现状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分析,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在移动互联网用户普及的影响下,国内社交网络市场规模不断增加,至2016年中国社交网络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44亿元,占全球社交网络市场规模的18.54%,仅次于美国。随着移动用户普及率的不断提升,及饱和度的增强,前瞻估算2017年我国社交网络市场规模将超过280亿元。
1.13、细分领域社交应用使用分析
截至2017年6月,使用率排名前三的社交应用均属于综合类社交应用。微信朋友圈、QQ空间作为即时通信工具所衍生出来的社交服务,用户使用率分别为84.3%和65.8%;微博作为社交媒体,得益于名人明星、网红及媒体内容生态的建立与不断强化,以及在短视频和移动直播上的深入布局,用户使用率持续回升,达38.7%,较2016年12月上升1.6个百分点。垂直类社交应用中,豆瓣作为兴趣社交应用的代表,用户使用率为8.6%。
CNNIC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国内社交应用使用率普遍呈上升趋势。其中,前三大社交应用分别为微信、QQ空间和微博,知乎位列第四,增长率居各大应用之首。和2016年相同,微信依然是使用率最高的社交应用,并在数据上有了小幅提升,从85.8%增长到87.3%;QQ空间和微博则紧随其后,使用率分别为64.4和40.9%。
在各社交应用中,知乎涨幅最大,从2016年的7.6%上升至14.6%,实现了近一倍的增幅,一跃成为排名第四的社交应用。
知乎的高增长或与其加快拓展使用场景有关。2017年,知乎上线短内容分享产品“想法”,开放机构号注册, 并推出了付费音频课程“私家课”等知识付费产品。根据知乎最新数据,其用户注册量已达到1.2亿。
知乎是较于前面几个大用户产品不同的,起步晚一些而且并且并不是专注于社交。
2、竞品分析对象选择
新浪微博8.9.1
知乎5.25.1
选择原因:两者都是内容分享类社交APP,微博主打分享内容的随意性,而知乎主打是分享内容的品质。知乎由于用户量的暴增,内容也开始走向大众化,从内容的分析、答主的分析可知,知乎和微博的用户群越来越相像。针对用户和内容社交,因此选择新浪微博和知乎做分析。
3、竞品分析
3.1产品定位和用户
3.1.1产品定位
3.1.2用户
蓝色是新浪微博用户地域分布,绿色是知乎用户地域分布,两者各省份排名相差不大,总的情况是人流量大的省份使用人数比较多
年龄分布也是有同样的特点,两者相差不大20-39岁间的80、90后是最主要的用户年龄层
性别分布来看,知乎的男性比女性多很多,男性是女性的两倍有多
总的来说,新浪微博和知乎的地域、年龄及性别用户分布相差不大,就这三方面来说,用户群有着很高的相似度。
而细研究可知,微博平台中活跃着形形色色的用户群体,有的微博账号背后就是一个普通人,有的微博账号背后却是一个团队;有的微博用户只发表自己的个人言论,有的微博用户却要代表一个企业、一个品牌或是一个机构说话,甚至还存在着微博办政的政府机构,按照微博的用户类型,可以将微博账号分为:名人微博、政务微博、社会组织微博、大众微博。在知乎,有很多大家熟悉但是未必接触过的职业人士,比如投资人、妇产科医生、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等;还有些大家甚至都未必听说过的小众职业,比如高频交易员、种猪选育人员等,都在知乎进行活跃的讨论和分享。
3.2功能分析
3.2.1需求分析
3.2.1.1微博KANO模型需求分析
3.2.1.2知乎KANO模型需求分析
3.2.2产品结构图
新浪微博
优点:
1、功能很多,对于多种盈利及广告营销有帮助
缺点:
1、功能繁杂,让人眼花缭乱
2、刷微博存下来的缓存多,没有限制缓存上线或自动清除缓存功能
3、收藏入口难找
4、主要功能还是不够明了
知乎
优点:
1、主要功能简洁明了
缺点:
1、想法入口有冗余
2、通知列表的各类通知不够明了,不利于社交互动
3.2.3功能设计分析
结合需求分析和产品功能结构图分析
新浪微博主要的社交功能实现是依靠@、评论、赞、红包、私信、好友圈、微博运动、微博钱包、粉丝服务。而知乎的社交功能主要是靠私信、评论、赞。
而内容分享方面,新浪微博有热门(包括推荐、附近、榜单)、订阅消息、直播、话题、秒拍、问答、头条文章,知乎有提问、推荐、热榜、推荐频道、live小讲、私家课、书店、会员课堂、付费咨询。
很明显,微博的社交功能远比知乎完善,而在内容方面,微博也有付费问答,专业的回答也不是没有,加上对文章的打赏,可以达到用户的兴奋型需求,但是总体上的内容是偏娱乐性;相对来说知乎上优质回答的大V数量远比微博的多且精,各种明码标价的内容则说明了知乎是知识性获取型的内容,更需要用户具有主动性,用户的期望型需求也许能达到,而兴奋型需求则是当用户认可了知识的帮助,才有机会达到。
3.3交互设计分析
3.4盈利方式
微博的盈利方式:
(1)广告盈利
利用在用户关注的相关话题下投放广告;帮助商家精准销售、首页广告等
(2)与第三方达成合作
2013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在账户互通、数据交换、在线支付、网络营销等领域深入合作,并探索社会化电商模式。
(3)会员增值
微博会员增值,会员享有特权
(4)O2O链
电影、购物等
(5)开放API
用微博平台拉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将产业为微博所用,如kilakila,也与第三方APP合作
知乎的盈利方式:
(1)广告盈利
利用在用户关注的相关话题下投放广告;帮助商家精准销售、首页广告等
(2)会员增值
微博会员增值,会员享有特权
(3)内容盈利
出版书籍,知乎日报、知乎电子书
3.5产品优缺点
3.5.1产品评论
新浪微博截取评论
知乎截取评论
两者评论都少有好评,新浪微博主要的评论就是辣鸡内容太多,色情图片网址、赌博网站泛滥,而知乎较多的评论就是卡顿、闪退、广告推广多和体验较差
3.5.2优缺点
总结:有得必有失。
3.6运营及推广策略
新浪微博的早期推广运营主要是名人效应,通过邀请一些明星名人来开通微博,吸引一些用户群,而新浪之所以能比其他微博火热,主要是得益于新浪之前门户的优势在于内容运营,就是将网站的内容推销给用户,这件事新浪已经干了十多年。而腾讯的社交本质上并不需要推广内容,更多的是用户之间的点对点交流。然后通过 QQ 来进行导流。
知乎初期的专家战略和邀请制产生了广泛的口碑传播,造就了良好的社区氛围,社区对用户的价值相当稳定,在这样的条件下,一旦知乎想要进行推广,只是利用好自己打下的基础,用户就会被这种氛围吸引。
新浪微博用户活动量趋于稳定,但是日活动用户稍有下降,如何做好巩固用户的信心还是首要的,其次就是做好优秀内容推广,不能总是为了营销而弃用户不顾;知乎的月用户量有上升就要在抓紧这个势头的同时保证自己的内容质量。
4、总结与优化
多元化的新浪微博和高品质内容的知乎虽然用户群越来越像,但终究侧重点不同。
新浪微博是基于时效性的碎片化内容分享及阅读的社交娱乐产品
知乎是基于高品质性的内容分享及阅读的网络问答社区
优化建议:
新浪微博的定位注定它的APP会繁杂,要做到不让用户感到反感才是正道,而知乎的APP还有很大变革空间,做好优化很重要。
依照分析来看,两者的各个方面的优化必须以人为本,既然知乎的定位也是大用户量,那么就从人出发。
知乎:
(1)制造热点话题与好的问题,不断关注社会热点与各个领域内的经典、热点问题,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出来,必时候还需要抛砖引玉写出一篇答案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回答。
(2)发掘用户和引导用户活跃,每天都会有新的优质用户和优质答案出现在知乎中,而运营人员会和典型的社交节点型用户一样,来与新发掘的优质用户交流,了解用户的专业和背景,并与其交流专业知识、邀请其回答相关问题,甚至与用户成为好朋友。
(3)给予好的答案足够的曝光,好的答案需要足够的曝光才能得到得到应有的赞同,人工智能发掘优质答案和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其推荐到相应的站内和站外流量工具(收藏夹、编辑推荐、知乎日报、知乎周刊等),提高生产型用户的答案被的曝光率,同时帮助消费型用户看到一天的精华内容与讨论。
(4)知乎开发机构注册后,可以对企业收会员费用,可以为企业提供在线推广,专业招聘服务。
(5)增加打赏和红包功能有利于互动和激励答主。
新浪微博:
(1)新浪微博不需要制作出热点,而是需要保证热点的实时性,譬如热搜榜,与此同时,要保证内容的健康及合法性,避免像2018年3月份“知乎”平台因管理不严,传播违法违规信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被下架七天的情况出现。
(2)增强内容监督管理力度,深度学习算法、人工智能算法要做到成熟,尽量杜绝涉黄涉暴、不实流言信息扩散。
(3)认清核心功能的直接竞争者:熟人及时社交的微信、地域化陌生人社交的陌陌,视频+资讯的快手和YY。各种新起来的社交模式,对竞争品做好全面分析,找准定位,做好应对策划。
(4)把握好机构和媒体大V、政务大V的带流作用。
(5)内容冗杂的社区是很容易让人疲惫的,尤其是一些标题党的存在。如何帮助人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己真正需要的资讯是新浪微博需要好好思考的。
(6)充分利用自身的即时搜索,做开发或者与第三方进行合作,可以增加盈利。
(7)在线推广、公关或招聘也可以成为盈利点。
ps:第一次做竞品分析,报告中参考过的内容很多,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与我联系,也接受任何合理的批评;
图表相关的网址:百度指数、酷传、图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