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薛立新教授:家庭教育过程中要求同存异不走极端
父母与孩子虽然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最亲密的人,但是两代人之间毕竟存在差异,在沟通中难免会对某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观点,处理问题也会有不同的方式。父母应该清楚,我们和孩子沟通,是为了促进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在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上,去教育孩子,激励孩子,帮助孩子实现理想。所以并不一定非要把孩子的思想统一到父母的思想上来,对孩子的不同意见应给予一定的尊重,争取和孩子求同存异,不要让沟通走向极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
女儿每天不停地忙碌着,文化课、技能班,她觉得很累,对父亲抱怨学习太难,技能太累,她不想学了,她真想回到家里,什么也不做。
父亲是一位技艺很高的厨师,对学习和人生有着很多的感悟。他把女儿带进厨房。他先往三只锅里倒入一些水,然后往一只锅里放些胡萝卜,第二只锅里放只鸡蛋,第三只锅里放些茶叶。用火煮了起来,一句话也没有说。女儿纳闷父亲在做什么,不耐烦地等待着。水开了一会儿,他把火闭了,把胡萝卜和鸡蛋捞出来各放入一个碗内,把茶水到入一个杯子里。做完这些后,他才转过身问女儿,“你看见什么了?”“胡萝卜、鸡蛋、茶水。”她回答。父亲让女儿用手摸摸胡萝卜。她摸了摸,注意到他们变软了。父亲又让女儿拿一只鸡蛋并打破它。将壳剥掉后,他看到了是只煮熟的鸡蛋。最后,他让她喝了茶。品尝到香浓的味道,女儿还是不解,她怯生生地问:“爸爸,这意味着什么?”“这三样东西面临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但结果各不相同。”父亲说:“胡萝卜入锅之前是硬的,结实的;但煮后,它变软了,变弱了。鸡蛋原来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壳保护着它呈液体的内脏。但煮后,它的内脏变硬了。而茶叶进入沸水之后,它们改变了水。”“哪个是你呢?”爸爸问女儿:“当逆境的困难找上门来时,你会做如何反应呢?你是胡萝卜,是鸡蛋,还是茶叶?”女儿恍然大悟,她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父亲没有反驳女儿的观点,但给女儿上了一堂很好的人生奋斗课。
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好多父母都觉得无能为力,因两代人的思想差异过大,许多时候没有办法说到一起去。孩子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处世态度、学业交友等等都会和父母有很大的分歧,这自然就造成亲子沟通不畅。
在感叹与孩子交流不易的同时,父母也会不断抱怨,为什么自己整日奔波劳碌,为孩子的成长牵肠挂肚,操碎了心,结果却事与愿违,孩子还是不理解自己甚至和自己对着干?
实际上父母和孩子间的沟通,求同存异很重要。不要试图强加自己的观点给孩子。要求同存异,允许孩子的观点存在。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要善于倾听孩子,孩子身上也有他们的优点,尊重并理解孩子的想法和主张。在与孩子出现分歧的时候,应首先考虑一下孩子的意见,看是否有道理。并能针对双方的不同意见平等地展开探讨,也可以相互妥协,各让一步。如果双方意见达到了统一,就按照约定去做。如果不能达到统一,也要讲道理,有的也可以先放一放再说。对于孩子言语中不合理的部分,父母不应表现过激,而应把持态度,对其循循善诱。
今天的独生子女,普遍受到父母的宠爱,长大后,与人交往中,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够接纳他人的意见,团体合作意识差、人际沟通能力弱。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双方能够求同存异,对孩子将来走上社会和别人沟通也会产生很好的影响。
要跳出两代沟通冲突的困局,父母和孩子坦诚相待,对沟通中的问题求同存异,不搞一言堂,不走极端,这样才能打开孩子的心灵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