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著名的歌手,如果“著名”的标准是歌曲家喻户晓,那么他们够格。他们一个叫杨臣刚,一个叫庞麦郎。如果一时半会还想不起他们也不要紧,他们的成名曲应该还能记得:一首是《老鼠爱大米》,一首是《我的滑板鞋》
他们现在在哪已经没人知道了,没有人愿意当流星,成为恒星是每个人心底的追求。当才华还撑不起梦想的时候,一时的成功可能只是个意外。
作为一个安徽人,曾经特别喜爱看安徽卫视的《超级大赢家》,那时候综艺节目还不像如今这么火爆,《超级大赢家》是可以跟《快乐大本营》分庭抗礼的。除了李斌和周群两个主持外,还有两个副主持,起一些调节气氛、被人调侃的作用。为了搏眼球,节目组弄了个淘汰比赛,要求两个副主持人在商场的橱窗里生活48个小时。橱窗是全透明的,正对着繁华的步行街。烈日炎炎的夏天,将私生活暴露在大众面前的同时,还得表演。碍于玻璃的隔音效果,和观众交流得扯着嗓子。最后的赢家叫阿进,估计你不认识,输的那个叫郭德纲。
郭德纲7岁学评书,9岁开始学相声,15岁闯荡北京。郭德纲是好好学习的代表。你不会单纯的认为学习就是老老实实做作业考试吧?
心理学将学习分为三个区,最里层是舒适区(Comfort Zone),中间一层是学习区(Learning Zone),最外面是恐慌区(Zone)。
舒适区里包含着你所知道的确切知识和已掌握的技能。小到自己家在哪,红灯停绿灯行,大到地球围绕着太阳转,水往低处流。成功人士通常会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达成自己的目标。
舒适区是一种精神状态,它会给人带来一种非理性的安全感,类似惰性。当人围绕自己生活的某一部分建立了一个舒适区之后,他就会开始倾向于呆在舒适区内,而不是走出舒适区。舒适区带给人们的“惰性”、“缺乏危机感”迫使我们要逃离舒适区。学习是逃离舒适区的唯一方法,成长是学习的带来的结果。
越是高等的动物越需要学习。低等生物例如细菌,只需要不断分裂,稍微高级一点的鸟类就需要雌鸟教授幼鸟捕食技能了,最高级的人类则利用生命中的十几年光阴去学习,才能对接到人类社会的协作系统中。
你可以像猪一样懒,但不能像猪一样懒得心安理得。这正是因为人的学习属性在起作用,一只狗的人生目标可能就是追上自己的尾巴,但如果人也这么想,可就就要出问题了。很多家长最大的问题,就是想把孩子当宠物养,却又没办法让他跟宠物一样无忧无虑一辈子。
我们在认识0到9之后要开始学加减乘除,接着要学方程几何,还要学傅里叶微积分。每一次的学习都让自己的舒适区扩大,让自己成长。人生就像漂浮在海上的一块小木板,学习就是不断增大这块木板的面积,让自己在风浪中站得更稳,站得更牢。
在舞蹈训练中有一个动作是拉筋,把筋抻长了才能让身体变得柔软,做出更多的舞蹈动作。在拉筋的过程中有个要领:“不痛就没有效果”。站在人生的小木板上,顶着滔天的海浪,用手中的小锤子不断敲打着,让脚底的木板不断向外延伸,这就是成长。
成长是痛苦的,不要再相信“寓教于乐”,在拉筋的过程中放着喜剧片吗?乐是真实存在的,痛也是真实存在的,放在一起就是“寓教于乐”了吗?
真正让人欣喜的是成长之后的收获。没有学生喜欢做试卷,但也没有学生不喜欢考满分。经历痛苦之后获得了成长,成长带来的收获给人以喜悦,这才是正确的因果关系。
话说到这里应该够了,但我还是要补充一句,有玻璃心的人可以不用看了。
真的要看吗?我要说大实话了:
就是有人可以懒得心安理得的,这样的人不用学习。他们可能本质上也是想成长的,但是却害怕成长过程中的痛苦。
想减肥的人哪个不知道减肥就是“管好嘴,迈开腿”,但就是懒得动,就是舍不得不吃。我在大学期间花了两个月时间减掉了30斤,无非是做了以下两件事:“晚餐只吃蔬菜,每天跑2000米。”我至今还记得一个人在宿舍逼着自己默默地咀嚼着从食堂买来的藕片的情形。
不要在简单和困难中做选择,要在正确和错误中做选择。
还记得《老鼠爱大米》的演唱者是谁吗?是杨臣刚。我没有告诉你的是,近几年杨臣刚自己创业创办了三家公司,涉及音乐制作、影视剧策划以及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短短几年时间已进账好几个亿。他不是我想告诉你的反面典型。从歌手到公司创始人,谁知道他学了什么,又吃了多少苦呢?
我的愿望,就是在成长的路上,偶尔可以让自己像猪一样懒得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