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推开阳台的门,一股凉风扑面而来。再看看外面的马路,已经是湿漉漉的,显然昨晚下过雨了。果然“一场秋雨一场凉”,心里居然有点惆怅夏天就这么过去了,很奇怪炎热的夏天过去了我居然还高兴不起来。
退回屋子,打开“简书”,心更凉了:除了昨天发的那篇文章,之前发的所有文章阅读量都为零!幸好评论和赞还在。而后又开始鄙视自己:不就是阅读量嘛,你的文章写的还那么“小白”,纵然阅读量上千又如何!还是老老实实写文或者学习吧。
鄙视完自己,还是心有不甘,怎么阅读量就这么无缘无故地消失了呢?难道系统出问题了?但是为什么评论和赞都还在呢?是只有我一个人这样吗?别人的呢?
我跑去看关注的简友,情况都和我一样;没有关注的简友,也一样!无论大咖还是小白,通通阅读量为零,除了新一篇文章。
哪里出了问题?我把简书卸载,手机上的垃圾清理干净,重启手机,重新下载简书。打开一看,还是阅读量为零。
好了,不折腾了,也许是简书系统更新还是出了问题亦或出了什么新举措吧。我管这么多干嘛呢,有这个时间我写点文或者学习,不是更好吗?
但是,出了这个事情,怎么也不能平静地按计划更文了,索性写点关于写作的情绪吧。
除了更文,没事就在简书上晃哒,发现绝大部分跟写作有关的文章阅读量都很高,有的更是高得令人咋舌。为啥呢?因为大家都喜欢写作吧,一方面期待从他人那里学习到写作的经验和教训,一方面也是在寻找共鸣吧。特别是当你写作写到瓶颈期或者感到疲惫时,看看别人坚持写作的文章,心里便又会亢奋起来,激情满怀地写文去了。
看得多了,发现大家写作的目的不一而足:有的为了实现心底的“作家梦”;有的为了写作变现;有的为了记录岁月;有的为的安放心灵,疗愈身心……无论目的有多么不同,有一点是相同的:大家对写作都有感情。
巴金说他写作不是因为他有才华,而是因为他有感情。真是大实话。
莫言说他写作是因为饥饿和孤独。这更是大实话。
我小时喜欢写作,不敢说,也没有自信,出了校门便完全荒废了。及至中年,发现再不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人生就要完结了,这才慌慌张张地开始写作之旅。哪知一写便觉得不能自已,不能停下,哪怕文章写得再烂,哪怕阅读量量为零,我都无法割舍这份写作的情怀,因为,真的喜欢,发自内心的喜欢。我想把儿时的写作梦接上,但发现已经无法接上,中间断裂得太多。单单是年少的那种写作激情写作欲望便找寻不来,我只能重新开始,坚持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写作,来刺激自己的写作激情和写作欲望。
有时坚持会显得很疲惫——果然是老了,年少时写东西是不知道疲惫的,只有激情——但想想不写真的就要老去了,再也没有时间了,咬咬牙,继续。哪怕写得再烂,哪怕没有一个人看,我也要继续。“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写着写着,发现写作于我也变成了一种疗愈。那些无处安放的情绪在写作中慢慢沉淀下来,那些日常的不安和烦恼也在写作中悄然飘走,世界很大,我很小,但写着写着我的世界越来越大。
我又偷偷看了下简书的阅读量,依然为零。但我心中已经淡定很多。哪怕哪一天我离开了简书,我也不会因此而放弃写作,因为写作是我心灵的归处,只有写作我才能找到自己。
“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村上春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