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是你所能拥有的一切。“若非当下,何时?”——《当下的力量》
你好,感谢关注《无忧在读书》的简书专栏。“开卷有益、读书无忧”——我是荐书人无忧,今天在读的书是《当下的力量》(作者: 埃克哈特•托利,译者: 曹植,中信出版社)。
如果读过禅宗公案,再看《当下的力量》,会有更多“印证”。
大部分人被思维控制。
被思维控制,会产生痛苦。
越认同思维,越感到痛苦。
为什么?
因为,思维总在否认当下并试图逃离当下,不断利用过去和未来掩盖当下;这种否认会产生痛苦。
在思维层面,这种否认以抗拒批判的形式存在;
在情绪层面,这种否认以负面情绪的形式显现。
这些思维和情绪的“负能量”,对人来说就是痛苦。
而事实是:
当下是人所能拥有的一切。
没有一刻你的生命是不在当下的;
任何事物都不能存在于当下之外。
没有事情可以发生在过去,
没有事情可以发生在未来,
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当下。
越是拒绝当下,你的痛苦越多,消极态度和负面情绪会把你淹没;
越是接受当下,你的痛苦越少,也越能从小我的思维中解脱出来。
不管当下怎样,心甘情愿接受。
总是与它共事,而不是否认它,
使它成为你的朋友而不是敌人,
这将不可思议地改变你的生活。
别用你的大脑思考问题,
用你的身体去思考问题。
放下意识,回归感官。
用眼耳鼻舌身去感受,
而不是用大脑去思考。
接受万物的本来面目,
深深地进入当下。
举个例子:比如,看到梨子,不去思考“梨子”这个词,去尝一下梨子的味道。那种味道,而非辞藻,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在你尝过它之后,“梨子”这个词就变得不再重要。无论是甘甜、还是酸涩,不要有分别心,不要让思维控制你的感受,接受梨子的本来味道就好。
人与物如此,人与人亦是。
大部分人的社会交往,主要是“思维”互动,而不是用“心”沟通。这是多数人际关系紧张或冲突的根源。
试想一下,我们在倾听别人说话时,是仅仅用大脑在思考,还是用整个身体在聆听?
如果是思维在主导,重点将是判断“对错”。如果是心灵在主导,重点会是“感同身受”。
中国古代的禅宗大师,测试弟子的“临在”程度,经常没有征兆地当头一棒或大喝一声。令人吃惊的是,如果弟子“活在当下”,就能机警地感到危险,阻止师父、躲避棒喝。相反,如果弟子被击中,就说明弟子心不在焉,沉浸在“思维之中”。所以,禅宗有“直心放下”、“当体即是”的证悟,正所谓,“心不整则自明,水不动则自澄,道不谬则自近,果不缘则自证。”
以上是《当下的力量》读后杂感。芸芸众生、碌碌人生,“若非当下,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