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写作呢?简单地说就是喜欢;复杂了说就是在纷繁复杂的世界,给自己一份心灵的抚慰。
小时候我也许就是人们眼里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就是书痴。记得小时候,妈妈给我们兄妹们订阅的报刊杂志,我绝对第一时间拿到手,第一时间把它读完。然后等兄妹们读完了,我会再一遍又一遍细细品读。我读书总是容易入迷,钻进书里就出不来,任凭家里有多少客人在那里猜拳行令对我完全没有影响。很多时候妈妈喊我干家务,三遍五遍我都没反应,等我回过神来意识到妈妈喊我时,活计早就被妹妹们干完了,妈妈从来没有因为这样的事情斥责过我……非常感谢我的家庭给了我一个那么宽松的成长环境。
初中时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班主任,兼教语文和历史的朱子峰老师。他上课风趣幽默,语文和历史常常混在一起上,课上得恢宏大气,拓展了我们的思维。当年我的同班同学升到上一级学校后各个都是作文高手。那时我是语文课代表,老师对我尤其偏爱,经常拿我的作文当范文典评,记得有一次我写得刹不住车了,大家都放学回家了,老师就坐在旁边默默地等着我写完,尽管那一次作文我写成了“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老师还是想办法鼓励我。非常感谢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指导,让我从小就对文字葆有一份热情!
接到中师录取通知书时,我大哭了一场,为了我永远失去的大学梦,为了我永远失去了静静地坐在实验室里搞科研的人生理想……最疼爱我的奶奶劝我:“就是学校离家远点儿,挺好的呀,你毕了业就能养活自己了。”是呀,那个时代,一个农村孩子,父母对其最大的期望大概就是能够自己找到一碗饭吃吧!
读师范的三年,为了驱逐心中那一份失落,我把自己沉浸在诗歌里。我订阅了那个年代所有的诗歌刊物《诗刊》《诗神》《星星诗刊》,我买得最多的书就是诗集。有人说诗歌是属于青年人的,每一个青年都是诗人;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那个年代流行的䑃胧诗更符合我的个性:含蓄内敛,更喜欢隐藏自己。
在以后的若干年里,我都喜欢诗,也尝试写诗。刚刚参加工作那年,我每天早起陪孩子们一起跑步,清晨天际的星还没有隐退,我听自己的脚步声穿过校园打破黑暗中的静谧,我看着朝阳冉冉升起;傍晚,拿上一本书,走到校园西边的旷野里去,或坐或卧,读书也读天空和草原,常常思考也常常出神……我读诗写诗纯属自娱自乐,现在想来,依然觉得那段日子本身就是一首诗!
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诗思枯竭,只是偶尔写一写学生下水作文。那些年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把自己埋没在作业和试卷堆积的山里……
直到儿子考上一所离家很远的大学,才忽然觉得这么多年一路奔走,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愧疚与失落横桓心中!为了填补心中的那一份失落,我开始学习心理咨询师的课程。每天晚上十点多下自习后回家还要学习,半夜醒来就一个人悄悄蜷到儿子的小床上看书学习。后来顺利地通过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考试,最要命的是论文答辩前的准备。一星期内要写出两篇三千字以上的论文,家里老人生病,单位全市工作检查要听我的课……其中一篇论文我下了晚自习从十点多开始写,边写边敲字,一气呵成直接写到零晨三点,血压飙升……
此后越来越发现读书和写作是我最好的心灵抚慰剂,懒散时零零碎碎地写;偶尔勤快时整段整篇地写。从来没有目的,只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思考。
这次参加二美的写作班,也是为了治愈自己的“懒癌”,因为很多时候,想写的东西已经在脑子里构思成型,却因为懒得码字任凭其烟消云散……
虽然这么多年一直断断续续地写,也没写出个什么水平,但是还是想写下去;因为这是我的生活,是我对自己人生轨迹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