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和工作导向,引导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践行正确政绩观,增强本领、担当作为、争创佳绩。党员干部要见贤思齐,改进工作,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深化认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习近平指出,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员干部日常应积极参加党支部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同时,要利用拉其尼·巴依卡、刘国忠纪念馆等红色教育资源,常态化开展现场教学,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员队伍整体政治理论素质,提升党性修养,不断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强化实践,践行为民服务初心。习近平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坚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幸福,把准人民脉搏、回应人民关切、体现人民愿望,急民生所急,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坚持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使改革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受益的过程。
加强监督,保持党员队伍纯洁性。习近平强调,“我们是‘行动党’,不是‘口号党’,要求真务实、讲真话、办实事。要坚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提升满意度,也要自觉进行党内监督,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优化,提升领导能力,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