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看一档相亲节目,女嘉宾在择偶要求写了一条“要求另一半与自己三观一致的条件”。当主持人问女嘉宾的三观是什么样时,女嘉宾毫不犹豫地就抛出了一句话,喜欢旅行,懂得生活。主持人接着问,“懂得生活的标准是什么呢?怎么样才是你理解的懂得生活?”
“就是碰到自己喜欢的就买啊,听到好玩的地方就去啊!”女嘉宾倒是很淡定地回答道。
到这里我已经基本对女嘉宾没什么好印象了。听着就像是远方婊,多半也离不开“金钱”二字了。
果然,有一个经济水平不是很高的男嘉宾选了女嘉宾,说自己也爱旅游,但因为条件有限,问女嘉宾介不介意跟他去穷游的时候,女嘉宾果断地就拒绝了。说到底,有钱才是如意郎君,没钱只能说声再见。那么,女嘉宾的具体标准其实很简单,对方要有钱也要有时间。直接说出来就完事了,却还要套用三观,把自己的拜金包装得高大上一些。
“喜欢旅行,懂得生活”就是三观了?
如果是,这样的三观我也想来一打!毕竟谁都不想残喘在生活的苟且之下,谁都想带着空空的钱包,空空的脑袋,全身心把自己交给另一半,然后携手走天涯。
很多时候,就连我们自己都不大清楚究竟所谓的三观是什么。就算你清楚知道自己的三观是什么,它也依然在变化,十年前跟五年前不同,五年前跟一年前不同,一年前又跟现在不同。工作了跟大学时不同,结了婚跟没结婚时不同,生了孩子跟没生孩子时不同,买了房跟没买房时又不同。
原地踏步的你会让对方开始厌倦与不满,又或是狂奔向前的你也会苛责对方的不求上进。于是思想发生了质变,三观开始洗牌,目标重组,双方由最初的三观一致变成了单方面在心里宣判三观不合。更何况,这世上哪有什么真的三观一致!人有相似也各不相同。
比起三观一致和共同话题,明明更重要的是“我虽然不同意你,但我能够理解和尊重你的想法,如果已经做好了准备,那就大胆地去吧。”“我也不会因为跟你观点不同就对你心生优越感或鄙视。”“虽然很难理解,但我还是喜欢听你讲那些我不懂或不认同的事或观点。”“就算我不并不认为这样做更好,但我更愿意退让去试着了解你的决定。”
理解和包容才是两个人最重要的相处之道。
有些事情,有些人,没有变的更坏,也没有变的更好,只是变了。就像女孩子15岁酷爱黑白灰觉得这就是我永远的保护色,越长大就越喜欢粉红粉蓝色。
唯一不会变的是爱的能力。找一个会爱的人,远远好过找一个三观一致的人!
别再迷信“另一个自己”,这世界每个人都独一无二。爱情从来就需要两个人共同营造,而不是两个自以为相似的人过着重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