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一鑫鑫| 文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工作是让我们获得幸福的条件。
职场和工作之所以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每天都在职场打拼,每天接触最多的也是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决定着我们的衣食来源,是满足我们最基本需求的手段,几乎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在《认知颠覆》的最后一章,作者为我们提出了突破职场的痛点思维,让我们跟随这一章的内容,开始本书最后一部分的解读吧。
作者强调,求职策略需要我们根据自身的资源来决定。
01 K策略:食物链顶端物种
所谓K策略,是指你身处食物链顶端的位置,那么你就能稳定地获取机会来源,也就是求职资源处于顶尖层级。你通过一条比较高质量的途径,就可以胜任某个职务,这时候K策略就比较适合于你。
例如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他的社会关系网中就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他的母亲与IBM公司的高层管理同是一家慈善组织的成员。通过母亲与IBM高管的多次沟通,正在向台式机业务进军的IBM公司,同意考虑DOS技术方案,微软就是其中之一。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比尔盖茨来讲,他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母亲也是富裕银行家之女,他的父母在他13岁时就为他转学到西雅图昂贵的私立学校,也正是在这所学校,比尔盖茨正式接触到了编程,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早接触计算机编程的一群人。
资源,是拉开人与人差距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当资源满足时,关于其他诸如战略思维、商业眼光、个人技能以及努力程度的比拼才正式开始。所以,如果你没有处于食物链顶端,没有优渥的资源,那么K策略未必适合于你。
02 R策略:进化优势
书中说:这个时代我们不需要规划,只需要进化!的确,求职也是同理。在大趋势之下,没有人可以和大势做对,然而在人们还不确定这个趋势能在市场中停留多久的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先就业、再择业。毕竟,你费时耗力地规划万全后,迎来的很可能就是这个趋势的红利期已过,所以,当机立断地行动、不断去试错才是关键。
当然, 所谓的R策略也并非是盲目地去尝试各种新兴行业,而是让你结合自身的生态结构来试错。
毕业生
对于毕业生来说,很多人在择业的时候,一方面害怕选错工作后悔,另一方面又怕自身犹豫而错过好机会,这时候怎么办呢?
古典老师曾经在《拆掉思维的墙》里,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假设你是一个王子,有100位公主向你求亲。每一位公主都有一箱丰厚的彩礼,但是你只能与她们每个人见一面并且打开对方的箱子,展示彩礼。与此同时你要马上给出答复是否愿意,否则她们就会离去不再回来了。这些公主都被蒙着脸,所以在不考虑样貌的情况下,你将如何选择?
针对这个故事,古典老师给出了一个选择策略:37%法则。也就是把前面37个公主作为样本先观察不选择,此时只需要判断一个大概的高财富数值,在剩下的63人中,一旦有人财富超过这个数值,马上做出选择即可。
这个法则对于求职中的毕业生来说,同样适用。如果你期望在毕业当年就找到相对心仪的工作,那么你需要利用这一年前37%的时间来观望相关的行业和职位,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来确定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薪资、岗位职责和福利待遇,一旦有超过这个基准线的目标,立刻出手应聘该工作。
职场人士
相较于毕业生来说,职场人士往往更容易迷茫。起初初入社会时的棱角日渐被磨平,当初一腔热血想要大展的宏图大志也早已不复存在,更多的是终日鸡肋一般的工作内容,让人早已提不起兴趣。
在这样一个生态结构下,职场人士需要做的就是:以一转带多能。
我曾经有一个朋友是在大学里做经管学教授,课余时间经常帮创业公司的企业主做企业培训,于是,很多企业老板看上他,委任为CEO,他本人也为了巩固自己的管理学知识,自己也做视频课程、写书以及开公众号,自己的标签也是围绕着管理学的教授、CEO、作家。
所以,真正聪明的人都是在用小力撬动大的收益,这才是当下职场人应当做的事。
(无戒第四期90天训练营 第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