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7月14日
地点:曼陀罗心理工作室
内容:《批判性思维工具》
安慧丽读第五章,79一85页
问题一:思维的八个元素中,每个元素中都提到一句话,任何缺陷都会成为我们思考过程中困难的潜在来源。这一句话如何理解?
刘荣国:我理解就是阻碍思维结果,妨碍结果和意义的形成,潜在说明他不是显而易见的。
王晓娟:任何参照系和观点中的缺陷应该结合思考的标准(思考的九个标准),如果不兼顾标准的话就可能出现缺陷,出现缺陷的话就可能成为困难的潜在来源。确切是如何来的呢?可能就是在思考的过程中没有兼顾到思维标准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元素。
追问:每个元素中都有形成困难的潜在来源,意思是每个都可能形成缺陷,形成阻碍?
郭良锁:这可能就是冰山下面的东西在影响成,实际上你在大脑中已形成,但是未浮现出来,任何缺陷都可能形成我们思维困难的来源,如果思维正确呢,是不是没有了?
王晓娟:缺陷是如何来的,是冰山下面部分影响吗?
郭良锁:下面部分没有影响,主要是冰山上部分在影响。
王晓娟:我们在做出很多假设结论的时候,都是潜意识在影响我们的决定,只不过我们没有意识到。
冯一飞:本部分内容主要是将思维元素和思维标准结合,那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很多时候是不是忽略标准,而是由潜意识决定的?
刘荣国:潜意思和思考是有区别的。
王晓娟:潜意识是我们不需要大脑思考就自然做出的一个动作。我最近在看微表情,比如很多人学礼仪,他可以控制自己的表情,但是潜意识会支配你做出这个表情,可你没有感觉,你自己觉察不到,但是学过微表情的人是可以观察到的。这个表情就是潜意识做出的,是不需要思考的。我还是觉得这个缺陷是思维标准中的某一个要素不全面(比如深度不够深,广度不够广)。出现缺陷以后就可能成为思考困难的来源。
如81页表中内容:目目标被清晰陈述或定义了吗?他合理吗?问题表达能够公正的呈现问题的复杂性吗?这里边都会提到和标准相关的元素。
郝胜英:信息、数据、概念、理论这些好理解,结果和意义这个应该如何来理解?
冯一飞:结果和意义来源于前面的信息、经验、数据,依据前面的内容进行假设得出的结论,因为前面的假设内容不准确,也就导致后面的结果和意义不准确。
王晓娟:比如推理中所举的例子,你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人坐在街边角落,手中的棕色纸袋包着一个瓶子,身边是破旧的铺盖卷,你可能会推断他是流浪汉。你所得出的结论是根据你的假设所得出的,而你在假设的过程中就可能有自己思维中的某些因素限制,或者说自己思维不够全面,广度、深度、清新县、准确性不够,所以他只能得出此人是流浪汉。批判性思考者可能认为这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问题二:85页表5一2,及后面的表中都提到有技巧的思考者,无技巧的思考者,批判性问题,这个批判性问题又指的是什么?是不是通过批判性问题,可以由无技巧达到有技巧?
王晓娟:批判性思考是不是比有技巧的思考更深入一点。
郭良锁:批判性问题是从无技巧思考者导游技巧是靠着的一个中间环节,从无技巧的有技巧再到无技巧。前面的无技巧指的是一个鲁莽的思考者,后面的无技巧指的是当批判性思维形成时就不需要技巧了。
王晓娟:举一个例子来进行分析。
刘荣国:高速公路野外勘测测绘人员,他们经常衣着破烂,戴一草帽,背着人们没有见过的一些东西(设备),村民经常以为他们是从哪来这逃荒的,但是实际上他们中间可能有科学家,工程师。大家来分析思考一下这个例子。
王晓娟:思考的目标是什么?
郭良锁:看问题不能只看表象。
冯一飞:以中国的大飞机制造过程是不是可以按思维元素来进行分析,是不是需要更多的信息才可以分析?最终目标是进线飞机制造,制造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概念、数据、信息,研制过程中可能要经过假设推理推论,产生一些结果,然后再对这些结果进行验证,再假设再推论。
郭晓俊:网上流传一观点,私立学校打败公立学校?大家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大家讨论,各自分析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优缺点。
回到文本: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目标是不是很清晰?有技巧的思考者会花时间来陈述自己的目标。
郭晓俊:我们处在现实环境中,可能我们的思考已经受现实环境的影响,只是对现实做一个初级的思考。有技巧的思考着,首先要分析这个目标是不是合理,公立学校私立学校所打败,是不是真的存在,这个目标是不是清晰准确。
王晓娟:如果我们思考这个问题是,第一我们应该想到是不是被打败了,第二在哪些方面打败了。
郭良锁:提供信息,供大家思考。
刘荣国:郭晓俊提到成与败,郭良锁抛出烟雾弹,用表中的标准来分析,首先成与败,我认为是不存在的,都是为培养下一代。用蛊来分析,一群虫子争斗,最终胜出者为蛊。公立与私立之间的博弈,是为创造出更优秀的学校。中心问题是人,财等多方面的因素。结果和意义最终是好的,会创造更优质的教育。
冯一飞:这是你根据你的假设作出的一个推论,这个结果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是每个人依据自己的假设作出的推论。
郭良锁:结果有时也有对与错,比如恢复秀容高中,这是一个好的决策,因为忻州南面没有一所高中。
郭晓俊:回答问题,针对这个观点做讨论,先来分析概念和目标,学校的目标是什么?教育的目标是什么?衡量学校成败的标准是什么?用管理来说还是用学生的成绩来说?
王晓娟:分析目标,首先是打败了没有,在什么方面打败了,目标是否明确?首先要清晰目标?这个观点背后隐藏的目标是什么?
冯一飞:大家发表了自己的个人观点,其实本部分内容一直在强调,思维元素和思维标准结合,将八种元素和九个标准结合才能更好地解释刚才的问题,首先要分析你的目标是不是清晰,所提供的信息是否准确,总结之后还要看信息是否精确,所提到的问题与其他的问题的相关性,一起该问题应该如何从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考虑,将所有信息结合以后还要看是否重要是否符合逻辑性,是否具备公正性。刚才大家所说观点,在表述的时候已经带上个人主观观点,所以缺乏一定的公正性。通过刚才的分析之后,反过来再来分析是否符合思维的标准,才能更好的进行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要更好的灵活的运用它。在实际讨论每一个例子的时候,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避免被自己的主观意识所影响,这样讨论每一个问题都有意义。
郝胜英:既然刚才讨论的问题没有成与败,我们讨论它的意义在哪?
刘荣国:我们讨论他的目的,主要是如何将思维元素和思维标准结合,并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应用,达到锻炼我们思维的目的。你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会发现更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进一步促进我们的思考。第六章中就提到了不要良好思维的提问。
刘荣国读第六章,91页一95页。
三种问题类型:单体系问题有唯一的答案,也就是知识。无体系问题要求作出主观判断和选择,但不能够评判。多体系问题有多个答案,答案之间有优劣之分,需要进行判断。
问题三:以可靠论证为依托的判断超越了事实和观点本身,并从来不等于事实或是观点。尽管通常我们运用事实来进行论证,但论正确远超于陈述事实之外。此外,良好的认证并不能被描述为“观点”。当然,我们有时称判断的结论为“观点”,但我们不仅仅重视观点,也重视做出这个论断和观点的可靠论证基础。
论证并不能描述为“观点”,观点加双引号的意思是什么?
郭良锁:这个观点并不是真正的观点,可能是虚假的。
刘荣国:当判断询问帖被当做偏好的问题来对待时,个体好像是掌握了批判性思,这种批判性思维是虚假的,这种情况下,个体所提出的非批判性观点都是基于个人的主观假设。
郭晓俊:对待任何一个问题,看待问题的维度决定了你所达到的层次。比如可行性报告,那个应该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批判性,但是不能算作思维。因为它是经过多方论证,多个专家讨论,算是一种批判性,不能算做思维。
举例关于扶贫问题的讨论。
郭晓俊:95页,总结一下,我们需要能够对下面三种要求作出区分:
1、去表达一个主观的偏好。
2、去寻找一个客观的事实(在良好定义的系统中)。
3、去提出最佳的竞争性答案(通过竞争系统产生)
第三个去提出最佳的竞争性答案,你就体现了扶贫的精神所在,选出最好的扶贫方法。
王晓娟:我们需要解决刚才所提到的良好的论证并不能成为“观点”。扶贫给东西不能解决真正的扶贫,这不能作为一个观点,是通过了论证做了这样一个观点。我们应该警惕用良好的论证做为观点。当判断性问题作为个人偏好来判断的时候,他就不能称为一个观点。
郝胜英:论证是第二类问题,观点是第三类问题。我们很容易将第二个问题和第三类问题混淆。
王晓娟:观点只是多种判断中的一个,但是他把它作为的一个观点,主要是基于主观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