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在教研室仓誉老师的组织下,我们一行到沂水参加市科学优质课学习,又一次开启了学习之旅。
小学科学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充分考虑到学生差异,激发学生大胆猜测,乐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合理、有序的观察、思考、研究等方法。在此次市优质课评比中,每位参赛老师都是优中选优,教学设计一再改进,向全市老师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的教学展示。
一、注重学生知识经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探究活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老师们都能做到从学生较为熟知的事例引入,激发学生猜测、探究的兴趣。如郭朝娟老师的《分一分》,面对刚入学两个多月的一年级学生,郭老师选择了对上课学生按男女分,再按属相分一分,引导学生感受到分一分的意义,同时有助于理解分类标准的含义,对本节课的学生做好了扎实的铺垫。再如韩玉玲老师的《金属》,也是课件出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根据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金属的特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锖想,培养了学生科学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尊重学生求知心理,引导学生探寻科学道理。
小学生对周围世界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课程的组织与教学要兼顾知识、社会与儿童三者的需求,将科学本质、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学习内容镶嵌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科学主题中,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累生活经验,增强课程的意义性和趣味性。王立芹老师执教的《空气占据空间》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视频慢视头再次观察“冒些泡泡后,水就会嘀嗒往下流”王老师不流于形式地让学生看到水流不下去,是因为集气瓶内有空气,而是立足于学生视野,打破沙锅问到底。之后,更是把这个实验推向学生,提出“怎样让水顺畅地流到瓶内?”以此激起学生思考并动手操作的兴趣,加深了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理解。
三、倡导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习惯。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科学课堂上要突出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探究式学习机会,强调做中学和学中思,通过合作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提出科学的能力。许艺瀛执教的《量筒》放手学生在小组内观察量筒与卡片,完成量筒的制作,在师生交流中,深化了对单位、量程、刻度能及其他标识的理解。
科学探究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创新活动过程,创新思维习惯是长期逐渐养成的,长期的创新思维活动才有可能养成创新思维习惯。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创新思维是人的思维的最高表现。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是有一定规律的。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要鼓励、保护学生思维火花的产生。要教给学生善于捕捉思维的火花和理顺的方法。要给学生创造活动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学生将想法深入的研究探讨。每个学生都具有创造的能力,有待我们去开发,我们要保持一颗科学之心,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