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学习的时候反应很慢,经常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跟不上学习,跟不上大家的学习进度,很自卑很难受,经常有挫败感,这种情况你有遇到过吗?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这个不复杂,就记住一句话,“循序渐进就等于快进”。他为什么不叫循序快进呢?都已经循序了,已经有了这个程序,有了一套操作的程序,一套做法一套办法,有序的做了,还遵循这个做法,他为什么就不是快进呢?他为什么要循序渐进?为什么是这样子的?答案就是循序渐进就等于快进。
为什么不叫循序快进,因为循序的话就没法快进,在单位时间里,你看到的任何一个片段。比如一个高手,一个学习效能极高的人,就像孙正义这样的,三周时间学完美国的高中课程,考上大学,UC Berkeley 世界名校。还有就是最近几年比较热门的有一个叫斯科特.杨的人写了一本书,叫做《如何高效学习》,他就做了一个实验,用一年的时间把MIT麻省理工学院世界顶级名校的计算机系的33门课程学完了,在线的课程学完了拿到学分,平均10天学完一门课。MIT的,计算机系的课程,包括线性代数、物理这些很难的课程。
10天一门课效率很高。小平邦彦咱们课堂上已经讲了,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自学数学,把小学的数学全部学完了,开始自学大学的,甚至一部分的研究生课程都已经自学了。盖洛斯定理,这些东西都去捯饬去了。你看学习效能有多高吧。但是,如果我们去看这些人的学习片段,拿任何一个学习片段,比如说一个小时,或者是半个小时干的事情,你会发现它无比慢,简直是磨蹭,像蜗牛一样在爬。
还记得费曼怎么读书吗?教他妹妹怎么读,你从头开始读,读到哪卡住了,你再从头开始读,他读中学的妹妹读大学的天文学教科书,她能快吗?任何一个小时你去看她总是在往前翻,对不对?她第1页第1段卡住了又从头开始读,第2段又卡住了,又从头开始读,第3段卡住了又从头开始读,折腾半天。你要按照杨振宁所说的话,那就更恐怖了。杨振宁说什么?数学书只有两类,一类是你读不过第1页,另外一类是你读不过第1句的。第一句就被卡住了。
所以你可以去推想,去推测,杨振宁读书他肯定是跟费曼一模一样的。卡住了怎么办?你只能从头读,反复读,从头读都不够,要反复读才能够读得下去。任何一个环节都这么慢。如果说按照咱们这个考霸训练营第一节先导课跟大家讲的满分策略,高效能的满分策略,第1章第1节弄到100%正确率,第1章第2节也弄到100%的正确率,然后第1章第1节和第2节联合起来,再弄个100%的正确率,然后接着往下走,第1章第3节,接近100%,然后123节联合起来接近100%,再往下走。
你这么一想都会觉得很慢,但恰恰这么做就是最高效能的,最高效率的做法。就是因为他扎扎实实,循序渐进等于快进。昨天大家在微信群里面已经看到了,两位同学在不到10天,10多天的时间,当然之前也有一些基础,拿到了基金从业资格证的考试,过了两门。还有一些什么考试,那它整体的效能是极高的。
表面上看其他同学学得很快。好几章过去了,很多人都是假的,很多人都在自我欺骗,人生这门课程埋了多少陷阱都不知道,甚至给自己人生埋了多大的地雷,多大的陷阱你都不知道。表面上看起来的快未必是好事,一目十行那种浮皮潦草,没有学到真东西。
好多人都聪明,太聪明了,聪明过头了。学的东西不扎实,没有学到真东西,没有真的学到东西,等于说在给人生埋雷。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咱们的学习和记忆的原理和基本的方法是非常简单的,所有人都是一样的,遵循同样的法则。
比如说记忆,我们学到东西记住东西,包括理解在内,他一定对应神经系统的生理结构上的变化,也就是说形成新的神经回路或者说神经元。长出了新的树突,树突结构,或者说触突,形成了新的突触间隙新的链接,链接部分的生理结构形成了。都是生理结构上的变化,显然生理结构上的变化当然不容易了,他哪有那么容易的,一目十行就记住了,翻几下就记住了,哪有那么容易?你记都没记住还要理解,那很难的,很多人所以说是自我欺骗。
只有两个办法,要不就高强度的刺激神经系统,要不就高频率。高强度怎么弄呢?就是你学一点东西可以跟别人去讲,如果身边没有合适的人跟他讲就可以跟自己讲。拿一页白纸给自己来讲,讲这页书究竟学到了什么?这道题目原原本本是怎么一回事,怎么答答得准确,怎么答能够得到满分?给自己讲明白。另外一种就是做测试,随时随地考自己测试自己,拿单元题目测试自己,专题的题目测试自己,或者是用关键的定义,关键的概念,关键的内容,用默写的方式来测试自己,这就是高强度。
高强度能够提升效率,因为难受,难受的话强度大,想强度大就难受,难受对应强度大,强度大节省时间。就不需要重复那么多次了。考自己给自己讲的方式,你半个小时就能够记住的东西,理解很深入的东西,如果通过重复单调的重复的方式的话,可能需要两三个小时才能记住理解。
种植销售褚橙的褚时健,70多岁和老伴儿马静芬老两口创业,在哀牢山,住工棚。承包了好多土地去种橙子,种橙子的知识基本上是从头学起,买了好多橙子种植的技术书籍去钻研。马静芬回忆褚时健,当时钻研知识的时候好多书都翻卷边了,遇到技术人员不断的问,不断的请教。
晚年的创业,做得比年轻人都好,种橙子谁能够种得过他呢。那说明什么呢?说明年纪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方法重要。就是一点一滴的去把握,把握知识。把握住自己能把握住的知识点滴,积少成多,始终这么去做。做到一定程度,一定阈值,你会发现身边的人全超越了。
人民日报最近发了一篇文章,前一周到10天左右发的一篇文章,49岁的宿管阿姨和儿子一块考入了研究生,儿子考的是复旦大学。49岁的宿舍管理员阿姨考的是广西师范大学,广西的语言学院,考上了广西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这是人民日报刊发的。现在是学习强国,咱们现在建设学习强国。中央政府鼓励所有人去提高自己的知识技术水平。
这个故事这么一个创举,她考研考了两年,记英语单词720天无间断,就是一遍遍重复。最后英语考的分数并不是特别高,50多分,但是过线了,咱们考霸训练营的课程里面讲的方法更系统,是极端的高效的,大家按照这个方法去做,是每天都能够检测到效果的。
关于您说的自卑的问题,对应的方法就是咱们课程里面讲的,要把目标粉末化,把知识粉末化,把它打成最小的一个个环节去掌握。这样的话成就感就容易起来,比如说英语,背英语范文,有的英语句子很长,两三行,一句话就两三行,你不要说背文章,背这样的句子都很困难,头大是吧,那怎么办?很简单,你把它分成小短句,两三行的话,你把它分成五六个小短句,每个小短句不到10个单词,一个小短句,一个小短句的去背。
10个单词的小短句背起来就没那么吃力了,看上去也不头疼了,重复几遍四五遍最多七八遍,重复抄写就感觉到有信心了,然后背默一下,口头背熟了就默写矫正一下,单词字母拼写错误,调整过来。一个短句一个短句的把它拿下来,这个成就感就是随时随地的,小短句拿住了就是成就。很多人大学本科都毕业了,研究生都毕业了,硕士都毕业了,不能张口就来10句英语,讲不出来。实际上下狠功夫,一天就实现了,一雪前耻。
50岁没关系,哪怕60岁,70岁都没关系,因为用正确的方法用高效的方法去学习,你一天的效能可以抵得上那些浮躁的轻浮的年轻人一个月的学习效能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