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作为新移民的我第一次登陆加拿大,在机场的移民局接受面试。大部分问题我已经不大记得了,但是其中两个问题我印象深刻,至今还常和人提起。
第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小孩?
第二个问题:你有没有结婚?
其实,问题本身并没有什么奇怪的,怪是怪在问的顺序上。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没有结婚怎么会有小孩?很多年没回去了,也许现在也不奇怪了。
来加拿大之后才知道,在西方社会,不结婚而有小孩的家庭非常普遍,在税务上还有很多优惠政策(这可能也是造成不结婚的原因)。而在当时被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那副惊讶的神情至今记忆犹新。我还记得当时我对第二的问题的回答是:“Of course not”。这么多年过去了,如果回到当时的情景再被问一次,我会很淡定的回答“No”。
为什么过了多年之后,我的反应会淡定很多呢?除了阅览增加之外,最主要的还是眼界的扩展,说得深奥一点,就是认知维度的扩展。
有人会说,阅历增加不就等于眼界扩展吗?我觉得不完全正确。一个一直生活在小城市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自然会增加,即使他的生活一成不变。同一件事情反复做,越做越熟练,越做越淡定,也是一种成熟,但是你能说他的眼界扩展了吗?有新的认知维度了吗?来到大城市,接触大组织,还是一样蒙圈。
当然,一件事情做到“庖丁解牛”的地步,眼睛里能看到的和普通人还是不同。但是,毕竟牛终归还是牛,它无法让你认识外面的世界。要获得更多维度、甚至更高维度的认知,还得行千里路,读万卷书,识千万人。
在一个公司里,不同级别的人接触到的信息是不同的。接触到的信息越多,范围越广,做决策的时候考虑的因素就越多,也就越知道什么对全局影响最大。作为底层员工,关心的是自己的工作量,领导的易相处度,升职的机会,工资的涨幅……等等和个人切实利益相关的东西。部门主管则要关心部门工作效率,人事安排,预算控制……再往上的高级管理员需要关心的就更多了。
在北美,很多公司都开始把业务外包给其他公司或者在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开公司,把一些初级工作放到那边去做。从公司的角度看,这个太容易理解了。可是,一个在北美工作的员工,如果是因为这些原因而失去了工作,TA能理解吗?毕竟切身利益受损了嘛。
说了这么多,你也许要问,你到底想说什么?其实,我想说的就是标题里的那句话,合理化自身的行为是人性的一大弱点。
没有人不会认为我们自身的行为是不合理的?上班迟到是因为交通堵塞,工作没完成是因为工作强度太大,犯了错误是因为粗心,炒股赔了是因为运气太差……总之一切的一切都是外部客观因素或者先天不足造成,是无法改变的。
真的这样吗?说到底还是认知维度的缺乏,或者说无法从另一个维度看待问题。上班迟到是因为出门没有做好计划(毕竟现在谷歌地图都可以查看交通情况),工作强度太大是因为没有及时需求帮助,犯了错误还把粗心作为解释,抱着“炒”的心态去投资,不亏才怪。
人类是厌恶损失的,一旦出现损失,总是希望找个外部理由来解释一下,让自己不至于显得太逊色。但问题是,自己觉得自己是合理没多大用,关键得别人觉得你合理才行。预期自我安慰,还不如站在对方的角度看看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合理,从他人的维度来观察评判一下自己。多听听他人的解释,看看他们分析问题的视角,解决问题的办法,对自己的帮助才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