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你好,我的梦想是当一个大作(Zuō)家”
相信大家都有过灵感袭来,下笔如有神的感觉:脑袋里翻滚的情绪,自然化成笔下/键盘下的文字,刷刷刷就写出来了,酣畅淋漓的爽。
但大多时候,写作是一件刻意而为的事。
你得想想写什么主题,用什么素材,语言是什么风格,读者喜欢什么内容。。。
这哪里是随心所欲的写作(Zuò),明明就是自己跟自己作(Zuō)。
《罗辑思维》里,罗胖一直高喊的“死磕自己,愉悦大家”,其实也是同一个意思。
写作,是一个跟自己的语言死磕,碰撞出干货的过程。
在这里分享一些自己如何写作(Zuō)的经验吧。
选题
选题是一件超级痛苦的事。
举个例子,
康熙来了,一周播2期,从04年播到16年,12年间把能请的明星都请遍了。到了后期,很难找出新话题,就只能时不时请些老面孔,炒炒旧饭。
咪蒙也分享过类似的经历,像她这样的大公众号,背负着10万+阅读量的担子,每篇文章都要反复去想,如何提升阅读量,作得死去活来。
当然,如果不是以写作/内容策划谋生,不用承受这样的痛苦。
但如果是想天天练习写,你会发现,自己能写的素材很快就写完了,得赶紧去充电取材。
特别喜欢高中的语文老师,一位开明的北大才女。
语文老师姓高,大美女一枚,深得同学们喜爱。
她在班里要求同学们写随笔,每周一篇,字数不限,题材不限,自由发挥。
写完之后,班级里面,两个班级之间,交换随笔,互相分享心得。
这种不限主题随意发挥的随笔真是太棒了,我可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还可以交换学习别人的随笔(很多人当日记写,可以窥探一下别人的生活嘿嘿),感觉大部分的写作基础和创造力,都是在这个时候培养的。
平常的时候,看到对自己有启发的文字,或者想到某一个道理,可以用笔记类的APP,
比如印象笔记或者有道云,专门建一个文件夹,记录在里面。
每天作(Zuo)习惯了,关键时候才能放肆大胆去作~
言之有物
最近公司在重塑品牌定位,有同事负责整理品牌材料。
分享的时候拿出来一看,大段大段定性的漂亮词:“我们的消费者属于Z世代人群,他们乐享真我,自信睿智。。。”
这样的描述,套在哪个公司上都可以用。但到最后员工还是不清楚,公司的品牌定位到底是什么。
这种时候,需要详实的案例,来告诉大家,你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
举个北美时尚零售商,Nordstrom(诺德斯特龙)的案例。
有一次,Nordstrom的客服人员,接到一个顾客的投诉电话。顾客反馈,他在这里买了一条冬天车子轮胎用的防滑链,但是没过多久,链子就断了,要求退货。
客服人员耐心听取了顾客的经历,他买的防滑链型号、价格,几天后就把一条新的防滑链寄到了顾客手上。
关键是,Nordstrom从来没有出售过防滑链。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这个案例非常生动的说明了Nordstrom的品牌内涵:每个人都说顾客是上帝,而我们是要让上帝超出自己的期望。
把这个案例一说,员工就非常清楚,自己的品牌内涵是什么,自己该做到什么程度,效果比天天洗脑要好得多。
反复读,反复改
每次写完文章,我都会反复去读,反复去改。
因为写的时候激情满满,什么也不管,先把字码出来再说:)
写完之后,重新再读,才能发现自己的错别字,论据的漏洞,语句哪里不通畅,诸如此类。
我会反复做这么五六次,有时候文章发出来了,还会反复去改,直到相对满意为止。
对于作家,尤其是长篇作家,这一点尤为重要。
想要完美呈现一个长篇的故事,中间没有任何漏洞,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所以他们经常要反复修改,还常常要请第三方帮自己审稿,想办法在后来的作品里填坑。
毕竟是自己作(Zuo)的东西,跪着也要作好,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