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塑造过众多难忘的荧幕形象。《罗马假日》中高雅不失活力的安妮公主,《龙凤配》中干练自信的萨布里娜,《战争与和平》中执着单纯的娜塔莎,《蒂凡尼早餐》中多变脆弱的霍莉。
她也刻画了一个个经典的舞台角色。《金粉世界》中愤世嫉俗的巴黎丑小鸭琪琪,《美人鱼》中爱放弃一切的美人鱼翁蒂娜,《窈窕淑女》中不甘向命运妥协的卖花女伊莱莎,《甜姐儿》里追求真我的书店店员乔·斯托克顿。
她就是奥黛丽·赫本,一个凭借着迷人的电影形象、对时尚独特品味和公益事业的全情投入,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心中不朽的女神。
奥黛丽·赫本演绎生涯中,获得2次奥斯卡奖,4次英国电影学院奖,3次意大利大卫奖,3次金球奖,1次金桂冠奖,1次格莱美奖和2次托尼奖等。并被授予演员终身成就奖以及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普通公民可以获得的最高奖项。
即使获奖无数,她依旧是她,那个对凡夫俗事充满敬畏,对生命充满热爱,从容优雅的奥黛丽·赫本,直到今天脑海里还留有她大方得体、简约优雅的形象。
今天就为你展现女神奥黛丽·赫本的真实世界。
一、要有一颗不甘被命运摆布的心
奥黛丽·赫本出生于一个老欧洲贵族家庭,母亲艾拉有着男爵的头衔,受过良好的上流社会教育。随着荷兰被德国占领,奥黛丽·赫本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母亲家几个世纪来的财富一时间化为乌有。
全家生活在饥饿和死亡的边缘,奥黛丽·赫本一次又一次亲身体验到纳粹政权如何将亲人从她身边夺走的悲痛,虽然未成年,但她已经见识了人性的残酷。但这没有让她放弃心中的真善美和真正的贵族精神。她坚持用自己的智慧和胆量,为荷兰反抗军服务,奉献自己的力量。
战争带给她不仅是精神上的打击,也有身体上的摧残。她因长期缺乏食物,而营养不良,一米七几的身高,却只有40kg。她双腿浮肿,被黄疸折磨,靠着坚毅的内心,挣扎着在二战中存活。
战后母女来到伦敦,艾拉为了成就女儿的芭蕾舞演员的梦想。甘愿整理垃圾,洗刷楼梯,同时承担店员、保姆、厨师等各种工作。母亲的身教多于言传,她用实际行动告诉奥黛丽·赫本如何应对命运的阻挠。所以当芭蕾梦想的幻灭时,奥黛丽·赫本也依然能够找到新的人生方向。
从芭蕾舞者到演员,她成功的蜕变。在拍摄《战争与和平》期间,她经历了怀孕的喜悦和纠结,经历了流产的悲痛与绝望。她忍痛从悲剧之中走出,回归到了影片的拍摄。为了让娜塔莎鲜活生动,奥黛丽·赫本不断回忆着童年经历的过往,让自己陷入绝望梦魇之中,她成功的演绎了娜塔莎的完美蜕变,自此以后已无人超越。
流年已逝,斗转星移,唯一不变的只有她那颗刚毅坚强的内心。
二、演戏是工作,家庭才是归属
6岁时父亲的离开,成为了奥黛丽·赫本一生都无法抚平的隐痛,她力争做一个好母亲、好妻子,不想悲剧在她的孩子身上发生,但是公主的生活并不总是童话,王子的出现注定带着酸楚。
第一任丈夫梅尔,是《罗马假日》男主角格里高利派克的朋友,他们一见倾心,被彼此的才华所吸引,她不顾母亲艾拉的反对,与这个名气不与自己相称并且比自己大12岁的男人结为连理。
虽然外界一直对这对璧人婚姻颇有微词,但是奥黛丽·赫本极力维护梅尔,甚至宣布没有梅尔的角色,她都拒绝参演。面对外界的各种质疑,奥黛丽·赫本更像是一个守护家人的战士,比起那些光鲜亮丽的名誉,她需要梅尔的呵护,需要家庭的温暖。
在经历了两次流产后,为了保住自己的第三个孩子,她推掉了所有的工作,生下了肖恩。在她心中,一个完整的家庭比什么都重要。她为生活中的责任划定了严格的界限,她一生秉承着这样的信条:演戏只是她的工作,家庭才是她的归属。
而地位的不对称,给家庭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奥黛丽·赫本越是成功,梅尔越是失落。面对大男子主义的梅尔,奥黛丽·赫本敬小慎微,并且宣布退出好莱坞,即使这样也没有能挽留住梅尔的心。她无法从婚姻的失败中抽离出来,她曾经发誓要成为影视界白头偕老的楷模,而这一切在罗马城阴雨绵绵的天气的笼罩下,幻化为泡影。
《丽人行》中马克问:什么样的人在餐馆面对面坐着却不说话的?乔安娜说:结了婚的人?马克答道:没错!不幸的婚姻如同沼泽,深陷其中的人越是奋力挣脱,越是无法自拔。
当遇到第二任丈夫安德烈时,她如同见到了救命稻草一样,抓住便紧紧不放。不到6周,就宣布与安德烈结婚,她不想重蹈覆辙,于是推掉一切片约,甘于做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而安德烈的越来越贪恋神色犬马的生活,这如同一把利刃刺进奥黛丽的心中。当然这段婚姻依然以失败结尾。这个小鹿般的女子仅仅只是渴望家庭的平静。
终于,当奥黛丽·赫本遇上罗伯特时,她才知道这是灵魂伴侣。他们选择不用任何形式绑架彼此。奥黛丽·赫本终于在他身上找到了被尊重和理解的温暖。公主在垂暮之年找到了心中的王子,他们依偎相伴,携手度过余生。
爱情是不约束,而在爱情中独立自我,慢慢沉淀的经历才是最弥足珍贵。
三、宛如行走的速度
现实的生活远没有童话般的梦幻,一个人世间的公主在历经过战争带来的伤痛,婚姻带来的洗礼后,一步步迈入圣洁的天堂。
奥黛丽·赫本在罗伯特的介绍下,决定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师。她坦言1945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她和同胞送来的食物和基本的生活医疗用品,挽救了他们的生命。善良的种子,在她心中结出了饱满的果实。多年后,她第一次愿意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名气,为远在异国他乡的贫困儿童,争取世界的关注和救援。
亲善大使的工作,让奥黛丽·赫本重获新生,她每天日程安排得十分紧凑,家人希望她能注意休息,可她总觉得有那么多人需要她的帮助,不能停下脚步。她多次造访贫穷地区的儿童,足迹遍及埃塞俄比亚、苏丹、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孟加拉等亚非拉国家。她不断举办各种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每当发布演讲时,她如再次亲临那片饥荒和病痛遍布的苍凉之地,泪如泉滴,哽咽不止。
在孟加拉的时,奥黛丽·赫本看见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一个的小女孩,她独自一个人站在一颗椰子树下,她轻轻地走过去,蹲下身子问她:“你为什么不加入他们的队伍呢?”当她抱起这个孩子,才震惊地发现,孩子的双腿因为小儿麻痹症残废了,已经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奥黛丽·赫本抱着孩子回到人群中,眼睛里面噙满了泪水。
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此时的她更像这些贫困儿童的母亲。她对他们倾注了余生最后的爱,直到她顽强的意志再也无法支撑疲惫和病痛的身躯。虽然家人、朋友、医生们想尽各种办法,可始终无法阻止天堂对她的召唤,她患了癌症,并且已经到了晚期。弥留之际,她依旧惦记着忍饥挨饿的儿童,当肖恩问母亲有什么遗憾之时,她说:我没有遗憾,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儿童在经受苦难。
在荧幕上,她不仅能饰演高雅的公主,更是将各种女性角色都刻画得惟妙惟肖,隐忍的修女、彷徨的同性恋、善变的交际花、智勇双全的盲女,她为剧本中的人物倾注了全部的精力。银幕下,与她合作过的人,在感叹她外在美的同时,也不禁被她的内在美折服。在她那摄人心魄的眼睛之下,有一颗钻石一般坚韧不腐且晶莹剔透的心。
1999年,奥黛丽·赫本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三位。2002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其纽约总部为一尊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揭幕,雕像名字为The Spirit of Audrey。不是每个女孩都有如奥黛丽·赫本一样明艳动人的眼睛,超凡脱俗的仪态。而如何能让一个人的旅程熠熠生辉。只有本身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抗命运不灭的信念。
即使风雨的摧残,岁月的冲刷,依旧坚强屹立、花开不败,用最美的姿态绽放自己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