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先生在《警世通言》中曾写下这样一段话:“见不尽者,天下之事。读不尽者,天下知书。参不尽者,天下之理。”然世界之大,繁华万千,最是使人迷失本心。知书二字之意义,已不应全在用于考试之中,更该是达礼明智之内。
世界,生活,就是一个巨大的循环体。我们现在所经历着的,以及未来可能将会经历的一切,于我们之前也早有人经历过,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将其以叙述描写载于书中,阅之,可得先人教训、经验。读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正如一口吃不成胖子,一书也成不了博学。知书的好处在于她能渗透到你的气质里,若干年后,曾经佳人容颜不在,而你满腹的诗文才华正是你优雅的来源。
《增广贤文》里曾记述到:“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从古至今,从民族到世界,阅读文学作品皆是如此。若不用意,便纵使你看多少遍也难体会其中妙趣所在。往往刚翻页,回头问自己刚刚书里讲了什么,就已辄然忘之。读书的乐趣,魏晋时有一位诗人就曾像我们生动的展示过:“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愚虽不才,也算是爱书之人。每每偶遇一好书,手不释卷常有之。行走坐立、饮食歇息,不愿离书。每逢有会意处,哈哈大笑、自言自语。同行者见余,只作疯癫态对之,不理。故我曰:“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世态多变,繁华万千。稍纵,我们就被这物欲的现实击倒,不知来处,不解归途。阅读在这时候表现出尤其的重要性。读万卷书是为了行万里路,行万里路的终点,亦是回归到内心深处。靖节先生杜撰桃花源,是于乱世之中求得一方净土。纵使别处寸草不生,他内心始终有着一尘不染的清逸。他的生活是诗化的,感情亦是诗化的,所以他的诗能给人一种景物相融而自然的通透感。只有心静下来了,人才能真正产生思考。思考来路,思考归途,思考一生所求为何物。
如果你的心是乱的,那么你看这个世界也是乱的。读书,可以使我们的心静下来:静下来听一首古曲;静下来体会一本好书;静下来为老友写一封信,如果下笔太难,便只是记道:见字如面!静下来之后,这世间的一切,我爱之如命!正如莎翁在《仲夏夜之梦》里写到的:“把你醒来时看到的东西,当作真正的爱把。”我想说,把你静下心来感受到的东西,当作永恒的美来收藏吧。
爱书者,书亦爱之。览书者,书亦润养之。生活有时难免也很苦,好在我们有书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