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分》上映的时候,跟朋友跑到一个不近的小剧场去看这部84年的老港片,排片很少,影院偏僻,没有折扣,还要当心国语配音毁坏原味;就是为了在大荧幕上看看28岁的哥哥如何爱上20岁的张曼玉,21岁的梅姑怎样的热烈大方。
《缘份》,多罗曼蒂克的词;保罗因为被抢了出租车不得不搭地铁上班,一下结识了两个女孩,青涩的莫妮卡,泼辣的安妮,一下子爱上和被爱,开始了三个人的追追赶赶。
最后莫妮卡说,我现在进地铁,你十分钟后进来,地铁停运前你找到我就是我们有缘分,那我们就在一起。保罗气得跳脚,地铁这么大,我怎么找!但他还是一边愤怒一边发狂了一样,在香港的地下狂奔。
这就是爱情啊,我伤心得眼圈发红,我气得在地铁暴露丑态,但我还是要去找你。
安妮也跑来帮他找,莫妮卡没找到,保罗和安妮倒是撞见不少次。
真正的缘分哪有那么简单,人生相遇这么平凡的事一点都不是缘,如果不是你那就是别人,反正身边的空缺的角色总是有人填补。兜兜转转保罗从没找到过莫妮卡,分分合合要不是保罗像个傻小子一样苦苦追求,可能连这缘分游戏都没得的玩。最后还是靠着安妮动用家里背景在地铁停运后加开一辆列车才让有情人终成眷属。
要说真有什么缘分的话,除了神迹那只有一个人的苦苦经营。
保罗从没注意过,为什么安妮总能出现在他面前,因为不喜欢她,从没把这当缘分,但是喜欢莫妮卡,自己费力追求都当缘分。
如果你跟老天关系不是很铁的话,缘分这种东西还是要靠自己追逐啊,你的追逐,就是别人眼里的缘分啊。人总要追逐点什么东西,总要有点念想;最后要是没得手,大不了像梅姑那样,穿一件帅气的皮衣头也不回地走。
虽然张曼玉真的很美,长发长裙巧笑倩兮,更是女主角,但若是从梅姑的视角来拍,未尝不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大部分的香港轻喜剧都这样,要有什么悲伤也淡淡的,但是却鲜活动人。
安妮在地铁上遇到一个有趣的人;她开始追求他,陪他考驾照,替他化解尴尬,带他去野餐,给他的爸爸妈妈买礼物,最后还帮他追女孩。那个女孩任性玩缘分游戏,反而她们先碰到,她说“我要是他,我只会做两件事,一,头也不回地走,二,打你十巴掌!”
她恨,但还是叫莫妮卡待在原地,告诉他保罗在下一趟车。还是拉着保罗在地铁站里狂奔追逐出了站的莫妮卡。
这就是爱情啊,我伤心得眼圈发红,我气得在地铁暴露丑态,但我还是希望你开心。
傻女。
傻女,用纹了米老鼠的曾志伟语气。
有时候我也叹息,我不太会劝失恋的人,也不想劝,不知道说什么能令人情绪上会好受些;只能说一些人生大道理,熬一点鸡汤,我说,再不行你就听我聊点相对论,聊点宇宙浩瀚,感受感受人类渺小。
“他这么凶!从没有人敢凶我!”
“人生哪有一直赢的啊,输输赢赢才是人生啊”
有时候用“会有更好的”来抚慰,自己都心虚,“更大的麦穗”这种话只能宽慰宽慰崩溃边缘的人,谁信谁薄情。通常我都更想说得锋利一点:这个世界上除了那几个最原始的科学公式,没有什么是不朽的了,傻女!
(但这样说是会失去友情的)
安妮这样的人,最好要么没有,要么有得彻底。
“先生,请你站到黄线外面去,先生!”列车员对保罗大喊。
可能你们之间就是差了这么一条黄线,他身边就刚好差了你这么一个身位;就像咱们门口地铁的早高峰一样,只能看着他离开地铁的安全门关上,来五趟车你也无法挤上去追赶,何况更没有人在地铁停运前等你。
如果想浪漫地说分手,那北京地铁可比香港地铁来得容易。
如果像梅姑那样追逐过,那趁着天儿还不热,还能买一条帅气的皮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