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朋友聊天,我注意到思考的趣味性。
当我们去思考,我们就将一个关注的点放置到了无边无际的虚空,而思路就是这个关注点追踪的路线。你能想象在无边无际的虚空里,没有既定的路线可供我们遵循,所有的路线都是我们自己自动自发创造的。我将注意力沉入到思考本身,我看到了那片无尽漆黑里思路的线条是怎样无序的存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思路很乱,乱糟糟只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一次次地打转,一次次地交叉错乱,最终我们的思考乱成了一团绞在一起的麻绳。但是,不管我们思考得有多糟糕,我们每次都会给自己一个结论。我们从来不知道这个结论有多糟糕和错误,每次都以为自己又想通了。
真奇怪呀!但又是那么地可以理解。
我们一直在追寻的并不是真相,而是自洽。因为我们思考的目的就是自洽,从思考的一开始,我们就期待一个结论,一个可以将一切困惑都解释得通的结论。思路放开的刹那,我们就开始收拢。正是因为这个收拢的心思,我们的思路范围总是有限的,只局限在一个或大或小的区域,或许这次的范围会比前一次稍大一些,但是并没有真正找到根本。即便仅是大了一圈,我们都会体验到更广阔的感觉。因着这局限,我们会一次次地去探索更宽广的未知。
这每次的自洽,总会满溢无根据的不确定性:我们对问题的追问还不够深。如果果断地放弃自洽的心,允许思路沿着一个方向不断深入,最终我们会挖掘到这个问题的根本。这样,就可能避免了间歇性地怀疑和迷茫。
真正困扰我们的并不是世界上怎么有那么多变数,而是我们没有找到的即便世界充满了变数,总有那些永远不变的存在着。可我们,并没有找到她们。真正的淡定不是就应该源自对那些东西的理解吗?
这是我个人的认识。
这让我体悟到每次人生产生质疑和困惑的时候,那些一次次必经的思考,有时候实在很浪费时间。如果不能追根究底,这种以自洽为目的的追问会时常降临,而且还时刻强调其本身在人生中所处的重要位置。我自己就曾经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这种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的无谓思考。虽然每次自以为想通之时,都有种通透的轻松之感,但是往往还需要不断陷入这种永无休止的自洽的追索中,而实际上什么都没有做。
这种人喜欢思考,将追寻真理奉为至高理想,他们注定是要去追寻真相的。遗憾的是,我们自己不知道思考也有惯性,思考本身阻碍了思考的深入。我们没必要着急着去得到一个什么结论,也没必要将什么高高举起,奉为人生圭臬。真相是需要漫长的人生去践行的,一面思考、一面行动、一面证实,甚至创造。现实和理想是共存的,现世和灵魂也可以两全。现实是起点和根基,理想在现实的土壤里生发,一点一点增加,每时每刻推进。我们像翻土的虫子,打通地面只需要最后一击,而我们主要的人生在暗无天日的土壤里,所以在黑暗中,我们需要看到自己的进步,快乐在于绕过一块山石,在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于知道在眼见的黑暗逼仄之外,有一个广阔多彩的大千世界,而我们并没有被遗弃,只是在去往那里的路上。
现世需要我们理性地埋头去做,少去瞻前顾后。灵魂也很简单,但不容易做到。灵魂要我们去堪破枷锁,所有的枷锁都致力于限制和蒙蔽,打碎它,就自由了。但两者不是一回事,不能彼此满足。因为现世强调多,日积月累;灵魂看重少,千帆过尽,不留一丝痕迹。比如,我曾经一直希望从日常工作中追寻灵魂的满足,我发现这非常困难,难到某一天,做一件事就跟要脱胎换骨一样困难。不过,两者却是可以互利共赢的。现世是灵魂修行的道场。投入地去做事,忘记时间和思想,沉入冥想境界,那是灵魂的天堂。既做事,又修行。
我正在尝试去做。
今日所讲,或可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