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听到两个母亲对话。
母亲A:“我孩子超烦,哭起来能哭个把小时!”
母亲C:“这好办,打一顿就好了,我们家的以前也特别皮讲道理没用,后来直接打一顿或者吼一顿,然后什么毛病都没了!”
孩子在旁边玩,看他妈一眼又低下了头。
母亲A没说话,看上去有些犹豫。
母亲C:“真的,这方法好使,你看我们家的现在喊做什么就做什么,打得不敢皮了!”
暴力教育对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有用吗?
有用,谁不怕挨打呢!
我想起小时候挨打的场景。
一看到父亲拿着棍子走过来,心理就慌得要死,想逃却又不敢跑,一跑打得更厉害。
挨打是一件让人绝望的事,尽管你怕但什么都做不了,一切主动权都在父母手里,你不知道鞭子什么时候落下,也不确定什么时候挨打会结束,身体上的疼痛和不确定感让人绝望。
但家长的感受完全不同。
家长看到的是孩子挨打后变得老老实实,于是他们得出结论,打是个好办法,孩子改得快,没毛病。
父母很少想到一个问题,孩子不调皮了是他们知错然后改了吗?
当然不是!
孩子不闹了,单纯是因为怕被打,并不是他们认识到自己真的做错了。
谁挨打时还有精力想自己犯错了没,我们只顾想着好疼啊,什么时候才能结束,父母真可恶之类等。
一个人如果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会继续犯错,打是特效药,改变当下但后患无穷。
举个例子,小孩子感冒后最快缓解不适的方式是什么?
静脉注射,药一打到血管里循环,效果马上来了,特别像打一顿后孩子变乖。
但我们都知道静脉注射是有后遗症的。
第一:身体的免疫力会越来越差,因为免疫机能没机会发挥作用。
第二:身体会产生耐药性,到后面抗生素都不管用。
这和孩子成长的过程非常类似。
开始孩子小没力量家长打只能受着,打特别有效;打多了,孩子对疼痛有免疫力,不怕了,好比身体开始产生耐药性;再后来孩子长大,脱离父母独立,想管也管不住了,在社会上横冲直撞。
暴力有这么多副作用,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人用?
因为见效快,尤其孩子小的时候。
相反讲道理特慢像喝中药调整身体,半个月可能都看不到明显效果,但长期调理,身体会越来越健康。
讲道理很好,为什么用的人相对较少?
因为我们没有耐心和时间给孩子成长。
通过讲道理让孩子改变一个习惯,可能失败10次才会成功,但暴力一次就能做到;通过讲道理告诉孩子什么是错误的,可能一个月孩子才能慢慢改正,但打一顿孩子第二天就会改。
长远利益重要,但需要等待。
给孩子讲道理会孩子自己认识对错,从长远来讲,是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前期虽然很费劲,但孩子的习惯一旦养成,不论对孩子还是父母都终身受益。
女儿今年3岁,以前脱鞋子后喜欢乱放,我就跟她说:鞋柜是鞋子的家,请你把它放到鞋柜里。
刚开始,孩子记不住,还是随意放,我一次次地提醒,不记得提醒多少次后,现在脱了鞋子她会自动放过去,玩完玩具会主动收起来,她明白了什么是物归原处。
三岁看老,未来她的生活应该是会有秩序。
教育需要有长远眼光,不能只看当下。
曾有个朋友说:若你决定和一个人结婚,一定要看看对方父母的关系怎么样,因为公婆的相处模式很可能是未来你们的婚姻状态。
那时,我觉得有点夸张,父母的婚姻对孩子有影响这是肯定的,但影响有这么大吗?大到孩子会把他们走过的路重新走一遍,不论对错。
她说,你看看身边的现实情况。
她说的没错,很多父母的相处模式就是孩子未来成家以后的模式,不包括所有人,只说概率比较大。
原因在哪里?
回到父母用暴力教育小孩子这件事,当父母用暴力解决孩子之间的冲突时,孩子会从父母身上学习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他不是刻意要学,只是自然就学会了,所以,日后他可能也会通过暴力来解决问题。
孩子最擅长模仿,小孩子喜欢学大人讲话就是如此。
孩子从小看父母相处,潜意识中就学会了父母的相处之道,不管好的还是坏的,长大后他们甚至觉得困惑,为什么我如此讨厌自己的父母,但最后却成了和他们一样的人,其实这是潜意识在起作用。
父母在潜意识里给孩子种下什么,以后就会收获什么。
所以,如果你想孩子用暴力解决问题,那你就对他使用暴力;如果你希望孩子懂得沟通与表达,就用道理去慢慢影响孩子。
教育说起来很难,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言传身教,你希望孩子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先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