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所谓心照不宣是指为了达到各自目的,涉事各方装聋作哑维持的某种平衡状态。这是一种有缺陷的的平衡,是短暂和不稳定的。任何一个有意无意的动作都可能破坏这种平衡。
在武碧月设计的这盘似投放实销售的棋局中,她和医院事情上是各怀心事并心照不宣的。
医院认定设备是投放,并按照投放的惯例开展工作。武碧月认定是销售,投放只是为了项目落地而披上的外衣。双方各自认为掌握着支撑自己立场的证据。医院的是投放合同,武碧月的是销售合同。
两种相互矛盾的状态之所以能同时存在确实是十分费解的。或许是武碧月的设计太精巧,使医院不由自主地陷了进去。又或许是医院明明知道有缺陷,在评估了风险后为了得到这台设备,主动进行了配合。毕竟不付出什么代价就得到一台一千多万的设备,这个诱惑太大了。
医院因此提供了办理融资贷款的所有材料,使武碧月得以顺利地以医院融资的形式帮医院采购了这台设备。她向医院承诺,用投放分配的利润来支付分期的融资款和利息,如果利润不够,她就用自己的钱来垫付,补足剩余部分。
应该说这个项目的利润虽然十分丰厚,但对武碧月来说也是有一定风险的。她之所以要执意做下来,一半是她基于自信的主动出击,一半是因为设备制造商的压力使她不得已做出的被动选择。在制造商要求她再装机一台,并会给她提供特别价格时,她向制造商做了承诺。
为了降低风险,武碧月破天荒通过供应商朋友找了一家上海的专门从事大型医疗设备医院托管的企业进驻医院。除了负责设备操作和培训医院医生外,还计划在院内及周边其他医院拉客增加设备使用率。
肖岩参与了与这家上海托管公司的谈判的全部过程。双方对医院的知名度,技术实力,地理位置,病员数量等都有各自的解读,谈判进行得反反复复,并不顺利。
武碧月不同意对方提出的固定年度费用加提成的要求。她认为既然对方声称在该领域十分专业,就应该风险共担,单纯采用提成的方式。
这其实是把风险转嫁给了托管公司,按照对方最初提供的方案,包括设备操作人员和市场营销,他们至少要安排四个人来现场。工资和差旅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光靠项目提成,至少在最初很长一段时间是要贴钱的,对方当然不接受。
此时设备已经安装,也开始按月支付融资款和利息,武碧月等不起,她不得不做出了让步,最后同意按季度分期支付一部分年度固定费用,每月再按实际收入结算提成。由于固定费用部分压的很低,没有达到对方要求,对方也只是派了两位设备操作人员到场。方案中市场推广部分并没能实施,设备使用率也就远远达不到预期。
武碧月在这个项目上得到的利润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减少。托管公司也是不但没有利润,连两位现场人员的费用都赚不回来。医院投入了护士等人力以及场地,电力等资源却没有收益。除了融资方每月都收到大部分由武碧月垫付的融资还款和利息外,其他各方看起来都没得到好处。
心照不宣的平衡受到挑战,各方开始审视,开始面对当前的局面。开始把本来就存在的只是为了各自目的装着看不到的不合理的地方挑了出来。
小吴在这个阶段接手,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加上她本身业务不熟,年纪轻轻却处处学着武碧月的强势,别人当然不会买账。这种情况下别人有意给她设置点难题并不奇怪。
她说医院财务把她绕晕了,真实的情况是她自己没有把整个项目逻辑关系弄明白就试图在别人那里指手画脚把别人搞烦了……
早安,二月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