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就是各种遛娃弥补工作日的陪伴缺失。每个星期六或者星期天,我和爸爸都会两个人一起带娃娃到楼下遛弯,除了特殊情况,我们一定是要两个人——爸爸妈妈一起陪宝宝。
邻居奶奶看到我们赶紧跟我们拉家常,说我好羡慕你们啊每天带宝宝到楼下玩,我媳妇说最近流感严重万一染上可不得,平时她说楼下脏,不准宝宝下楼,好不容易下楼也是在推车里面呆着。我每天在阳台看到你们抱着宝宝下楼真的好羡慕。。。
真的感到好意外,广广每天到户外活动原来对于别家宝宝来说是种奢侈。育儿的事情真的是妈妈说了算,即使旁人如何劝导有些事情就是没有办法轻易改变。
她们家宝宝9个月我们11个月。奶奶跟我们说她家宝宝基本都在家里呆着。我们家奶奶从第二月开始便带宝宝下楼活动。最开始是晒太阳和让宝宝看看周围小朋友玩耍。因为宝宝大运动发展的快,在6个多7个月广广就在playground的小房子上爬爬敲敲转转。晒太阳玩耍两不误。更重要的是让他学习怎么跟别的小朋友相处。即使还不会玩,观察也是一种学习和兴趣培养啊!
妈妈对宝宝的保护自然是天性,然而怎么样找到平衡点不让保护变成了限制,需要妈妈自己尝试和摸索——稍不留神,你对宝宝的爱可能是种限制。
经常看到怪吓人的新闻报道,比如“宝宝的一个翻身可能都走宝宝生命”,“给刚出生宝宝带手套导致手指坏死需截肢”,“给宝宝吃儿童小饼干宝宝差点窒息死亡”,“爸爸低头看手机,6岁女孩在游泳池淹死”。不胜枚举。大家都知道防患于未然,所以出于安全和各种考虑,很多父母杜绝一切可能有风险的东西。
怎么样找到爱和限制的平衡点,特别需要父母的独立思考和重视。防患于未然固然对,但是我们也有句俗话:不能因噎废食啊。
看似普通平常的事情,由于各种小概率事件恰巧满足了发生的条件,最后变成了悲剧。但是这些小概率事件发生是有原因的,不能因为这些可能潜在的危险而把宝宝限制在一个所谓安全,而实际上却是封闭的世界里面。分析内在原因才是王道,因为宝宝不可能活在一个理想真空的环境里。
睡觉翻身窒息——宝宝翻身是最自身运动能力的发展,我们并不能阻止宝宝翻身,任何时候他都有可能做这个动作,我们要做的是要知道宝宝什么时候学会了翻身而且宝宝床上从一出生开始便不能放柔软的床上用品或玩具。而不是限制宝宝翻身。
戴手套惨遭截肢——这个悲剧的发生其实是因为父母十几天了都没有给宝宝换手套,也没有仔细观察宝宝,才会这样。不戴手套更好,因为这个不是必须的。如果要定要确定没有松脱的线以及勤换手套清洁小手!
吃小饼干引窒息——宝宝吃东西的时候大人一定一定一定要在傍边看着。任何你想不到的事情就会发生。发生这个悲剧的原因是因为饼干包装打开了在建议的时间里面没有吃完,受潮变得很硬而且不好嚼碎导致的窒息,而就在前几天宝宝吃饼干吃的可好了,没有发生任何问题,爸爸到厨房拿个东西出来就发生了意外,好不容易才把零食从宝宝喉咙里抠出来。
让宝宝差点窒息的就是下图里面那个黄色罐子芝士条,这个我也买了而且宝宝正在吃,而且我们的零食也打开超过规定的时间——仔细找才看到罐子上印的像蚂蚁一样大小建议的5天内吃完,赶紧拿自己的那罐来试一下,真的,真的很硬和需要好好咀嚼才能吞下去,宝宝不一定有这个能力,合适的零食都是入口即化或者简单咀嚼就可吞咽的。
强烈建议大家给宝宝的零食自己都要试一下而且查看注意事项,不管字有多小!
而不是不给任何零食!——不要因噎废食哦。
小孩在游泳池溺水身亡——根据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United States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统计数据,溺水身亡是儿童第二无意伤亡案件(unintenional injuries)致死的原因(第一是交通意外)[1]。溺水发生毫无征兆,时间短而且往往没有动静响声(Silent killer)是多发的原因。而主要原因是——父母没有监管好而且没有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危险无处不在,甚至小桶里剩下的忘记倒掉的一点水都可以夺走宝宝的生命。家里并不一定是最安全的,很多意外和危险的发生往往都在熟悉的环境下。
因噎废食不可取,如何做到合理分析危险及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才是父母需要多加留心的。
宝宝还不会说说话,想去外面跟阳光玩游戏,你可看出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