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教育学的课程,这个教授喜欢讲自己的工作所涉及的方面,由于身居学校国际部,用了整整一节课来讲我们学校的国际化发展状况。用一些统计的数据和事例说明本校的国际化发展状况以及本国与韩国学校的对比。不知道是兴趣使然,本节课对我是一如既往的无趣仿佛午睡未尽的睡意在这无趣的课堂和迷离的“催眠曲”被再次唤醒。身上的每个毛孔都在抗拒这节课的空气。一个字——困。所谓“XX高中”的外号不是盖的,碰上如此无趣的老师,你还得偷偷摸摸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来填充这无意义的午后时光。如若我还是个初高中生,那么上课玩手机这种事绝对是不被自己允许的。我总觉得老师的身上总是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好吧~_~实力打脸了。刚刚同桌发现《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第十章是这个老师编写的,不禁感叹,每一个大学教授能站在讲台上,都是有过硬的本领的。
人总是能因为一些附加的外在条件而影响对一个人的评判。我对老师的评判便是如此。或许我不该带有所谓的偏见,不该如此功利,但是长期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这无可避免。小时候的我会不甘心,长大后反而成为了这样的观察者。说不上是所谓的后来讨厌的那个样子,但是这样自然而然的变化着实让我害怕,就像你小时候被告知,大家都会变成自己不想成为的样子,真正长大后,的确变成了不想成为的样子那样。仿佛这是人类的共性,而你却早已预知了自己的未来,这让你不愿承认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