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你知道自己想要去哪里、将要去哪里、可能去哪里,你的心才会随之而动。曾经有机构做过此类调查,并持续的跟踪,只有极少部分目标清晰确定的人最终走到了心中那个地方。
佛说,人人皆有佛性;圣人说,人人都可以成圣;……
从理论到实践,这段距离其实只差一个心的距离。
你来自何方?
你要去往何处?
你现在哪里?
人生不过只是在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不断的追寻、求索目的只是为了那个契合的点,它将是终极目标吗?
肯定不是。
人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因为外面的世界在不断的变化,当我们的心放置在滚滚红尘中,心还能纯粹如初吗?又有几人能守得住初始的贞洁和纯净呢?所以有老子说赤子之心难得。
变化才是不变的永恒的旋律,这中间岿然不变的东西又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的执念,抑或情怀。
它或者是我们有意识或者无意识间建设好的超级念想,但它却是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作了最强的支撑,但也可能会成为我们前进的障碍。
它或多或少回答了上文提到的问题,虽然我们不是哲学家,甚至可能终生都不会提类似的问题,但在我们心灵深处,不管我们问还是没问,想还是没想,我们身处这花花世界,就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它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不知不觉间我们就做出了选择,也许只是一个本能的选择。
所以,当我们意识到这些现象能对我们生命产生巨大的作用,最好的选择就是直面现实,哪怕面对淋漓的鲜血,面对惨淡的人生,哪怕是不得不辗转在无尽的琐屑和卑微,心里头一定要有美好的远方,由此,我们要学会去控制自己的心性,哭也过,笑也过,不妨多笑一笑,哪怕只是自嘲,哪怕只是苦中作乐。
是的,我们不会永远停留在此时此刻此地,我们终将离开这儿,是好是坏,我们无法确知,但是我们可以学着去控制此时此刻的心情,去试着敞开自动的心怀去拥抱未来,去面对复杂的局面。或许,相信未来的美好,接受当下的不完美,会让我们多一点释怀,去放下莫须有的忧虑。
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勇往直前,此生可以活得更精彩一些。
不止于想法,不止于行为,知行合一,可以成为我们成长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