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位幼儿园大班小朋友的妈妈咨询我,请我帮她拿个主意,孩子已经报了三个兴趣班了,另外一个绘画班报还是不报?
按理说兴趣班因人而异,如果孩子本身感兴趣、接收能力又好、老师水平也高、家里经济条件又允许,没什么不可以。可我始终对三五岁的小朋友上过多的兴趣班持保留意见。
之前在做企业培训的时候,给学员讲过一种分析法,即5W1H,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这也是一种易于掌握的思考方法,我们决定做一件事儿,可以从下面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决断。
首先,我要问问家长为什么要报兴趣班?也就是(WHY),心理学上称之为行为动机。原因不外乎几种:
1、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小,也搞不清楚孩子的兴趣到底是什么,为了找到孩子的兴趣与优势,于是广撒网的。
2、还有父母是看到孩子确实喜欢,有心成就孩子的,这算磕睡遇到枕头,自然美事儿一桩。
3、有的父母因为目前生活、工作不如意,归因于当年没条件,没机会,综合素质没培养起来,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所以,遗憾不能留给下一代,就是省吃俭用、披星戴月,也要报。
4、还有一种是别人家孩子都在学,潜能都在开发,各种早教班、才艺班,可不能让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跟风而上。
5、有的家长因为在同辈面前攀比,孩子什么都不会,丢了面子,一定要拣回来。《虎妈猫爸》就有一个场景,一家人高高兴兴去朋友家做客,主人的小孙女又背诗词、又唱歌跳舞,“狐狸奶奶”潘虹因为孙女罗茜茜什么都不会,矮人一截,跟对方大吵一架。
6、还有一些父母认为小朋友在家没事儿干,瞎玩,浪费时间,还不如去学个一技之长,将来升学助力、说不定还能以此谋生。
7、当然,也不排除有家长客观没时间照顾孩子,或者嫌孩子整天缠着爸爸妈妈陪玩、陪聊、陪故事……带过小朋友的都知道,很辛苦。
分析完这些原因,那我就想问了,作为家长,你了解孩子的兴趣么?你对孩子上兴趣班的结果,期许是什么?是考级呢还是升段呢,亦或就是打发时间、玩一玩?你想把自己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呢?这些问题很重要,想清楚了,报或者不报,答案就出来了。
其次What(报班)、Who(孩子)、何地(Where)不再缀述。
接下来,我们聊一聊何时(When)报班。先分享一个双胞胎爬梯试验。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叫T,在他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叫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8周,C只练了2周。大家猜一猜这两个小孩哪个爬楼梯的水平高一些呢?
大多数人肯定认为应该是练了8周的T比只练了2周的C好。但是,实验结果出人意料——C在10秒钟内爬上那特制的五级楼梯的最高层,T则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
格塞尔分析说,其实48周就开始练习爬楼梯,为时尚早,孩子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53周开始爬楼梯,这个时间就非常恰当,孩子做好了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碰到过一些小朋友,小学三四年级就讨厌各种课外班,无论是数学+英语的标配课业辅导还是兴趣班。甚至有些小朋友早早产生厌学情绪也跟三五岁就开始上各种班有关。应该撒欢儿玩的年纪,早早被约束,要有章法、要有规矩,感受肯定不好么。亲子专家朱惠君老师课堂上说:“孩子的行为是受感受推动的!”外面微风轻轻吹,小鸟飞,花儿笑,小朋友却要每周跟着妈妈赶场子,家长周末不得轻闲,和孩子的亲子互动就少了,老师又这么讲规矩,小宝贝只盼着什么时候下课呢?
被压抑的活泼好动什么时候释放?小学生反抗的力量弱,初高中父母压制不住了就逃学、大学里天天上网打游戏?我家夫君大学同学,入学时六百多分进校,天天在网吧包夜打魔兽,家长苦哈哈地跑到学校,毕业时没拿到毕业证,最后人也找不到了。悲剧了吧!
一岁长,一岁强呀。孩子长大一岁,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都不一样,付出的努力程度也不一样,何必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早早为难小宝宝。
其实真不是坐在教室里才叫学习,生活中依然有很多东西可以教给孩子的呀。比如好的品格、好的生活习惯、比如一起和孩子研究小虫子、玩面团(哈哈,我家孩子最爱呀)……小朋友要学的方面有很多,你很难说将来他的幸福不会因为这些“教室外的世界“而受益。说不定孩子还能成大厨呢?对吧。
至于1H(How 如何做),我觉得顺应天性,尊重兴趣,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即使报班,数量有限,也不要太功利,期望值不要太高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