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映了一周、几近被封神之后,我还是忍不住去看了《海王》。
真是应了那句“温导出品,必是精品”的评价,精美绝伦的水底画面、热血沸腾的打斗场面、还有超高颜值的一众演员...视觉震撼上,我个人认为不输给漫威出品的任何一部超级英雄电影。温子仁帮DC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翻身仗,如果这种高水平能够持续下去,未来大片的市场上,漫威和DC的势均力敌、竞争进步绝对是件能不断提高观众观影体验的大好事。
除了上面这些被媒体们已经夸上天际和普遍被大家所接受的观点之外,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感受最为强烈的就是那个其实被当作小丑的“沈博士”。
第一次听到他说有亚特兰蒂斯时,我跟在场大多数人一起笑了;第二次,我却笑不出来了,甚至在心里,暗暗的崇拜他,同时为自己留下了一滴心泪。
在整个电影里,他是唯一一个相信亚特兰蒂斯并敢于公开发声说出自己所相信的传说的人。
不可否认的是,他拥有极强的专业知识,有足够的科学线索来支撑他的信念;也即使在片末的彩蛋中,已经过于直接的暗示了,幕后黑手的身份;但抛去所有的外衣,我更愿意相信,在某个维度里,他是一个相信传说、热爱梦想的浪漫而柔软的人。
但如果说沈博士注定是个反面的角色,不可能作为真正的追梦者,以正面的形象示人的话,
其实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追梦者。
小时候,我们听着各种各样的神话故事、轶事传说,我们幻想着有天能够到故事里去耍一把、闹一场,或者哪怕只当个旁观者,只要能静静的在一旁、真切地看一看心中的偶像和他们的英雄故事就足够。于是我们特别爱演戏,三五成群的扮演各种角色,只为了一瞬间误让自己以为成为了某个人时得到的无比的宽慰和满足。
长大后,我们不断被长辈、比我们大一些的孩子“教育”说,这是世界上不存在什么英雄,也没有什么传说,一切都只是美好的幻想。当然,这些都还是相对客气且柔和的语言。还是有人会直接泼一盆冷水过来:“
别特么瞎想了,都是白日做梦”
我就这么被浇过很多次。身边人也多多少少有过相同的经历,最终选择和现实妥协,把自己那个充满光的世界,紧紧地关在心底的牢狱,不再轻易向人敞开,时间久了,钥匙丢了,这个世界最终被我们自己也遗弃、遗忘。
于是我们都成为了没有幻想的成年人,内心从此不再有波澜,得到了我们一直以来被人期待着得到的,成熟。
金庸先生缔造了一个绝伦的武侠世界,供我们安放少年时做过的英雄梦。可好梦易碎、江湖成空,那个刀光剑影背后真正的大侠,还是在黑白武场大闹一场之后,悄然离去了。多少天涯追梦人就在那一瞬间,忽然醒了呢。
我从小爱看各种神话传说,喜欢看各种武侠动作片,把自己想象成旷世齐侠,惩恶扬善义薄云天。甚至有一段时间晚上做梦都是喊着电影里的经典捉妖台词...
《爸爸去哪儿》里,诺一天真地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孙悟空的,看到村长穿着剧服吊着威亚从天而降时眼里的光,几乎是每一个孩子眼里都有过的吧。
我在学校里也不安分,常常和男孩子打架斗殴(仅限小学)。有一次因为成功地制服了当时班里会跆拳道的小霸王(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那种),我在学校里从此就横着走了,那个小霸王也就在没有欺负过人。当时就是靠着心里那口不服输的气,觉得龙的传人不能输,却没有想到,对方也是龙的传人,哈哈哈,智商的问题就不怨我了。
长大了一些,我开始看日本的动漫。最开始是从英语报上得知,好像是宫崎峻先生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那一年,因为龙猫的样子很可爱,我也对这个很有情怀而慈祥的老爷爷有兴趣起来。
《千与千寻》我看了三遍、《幽灵公主》看了两遍,《天空之城》、《猫的报恩》等等也都一一看了。成人的童话让我纠结与沉迷,阴影斑驳的泡沫,迷离神秘,算不上英雄梦的遐想,只有在动画这种抹去了人的真实性的状态下,才显得格外真实。
以及后来让我每每观之都泪如雨下的《言叶之庭》、《萤火之森》(这两部是我一起看的,之后一周眼睛都是肿的没缓过来)、《追逐繁星的孩子》、《你的名字》。
再到现在看的《夏目友人帐》。我一直都又特别强烈的被代入感。我看什么都感同身受。什么样的电影我都能看进去不会发困,所有的童话我都觉得自己就是其中存在的另一个不被人看见的存在。
我看大片的时候,其实不需要3D,我也能把它看成3D效果。我会沉浸在一段梦里不能自拔。
我妈总说我这样不行,女生不能太浪漫,也要有点现实和理性,要不然到外面容易被骗。
而她不知道的是,我太知道社会的阴暗面了,我亲眼看到过很多只有在新闻里和电影才会上演的东西。
正是因为经历过一些太过于现实的我才想把自己考考的锁在美好的梦里不出去,用幻想喂饱我这一生。
说的有些好像太沉重了,矫揉造作。
那就不说了。
只希望有梦的人,能永远把心留在传说里,一辈子去追寻,一辈子也不老去。
保重。